探寻汝窑50年

“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件”
当今世界上的博物院数以千计,但能藏有宋汝瓷者不足10家,而这几家博物馆的馆藏汝窑传世物总计亦不足70件。早在明清时期,民间即有“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件”的口碑广为流传。时至今日,汝窑瓷器价格更是扶摇直上。1992年,散失于民间的一件直径为8厘米的北宋汝窑瓷盘在美国纽约拍卖时,成交价为154万美元;而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中,一件宋汝窑三牺尊以5000万港元易主。
当然汝窑瓷价值千万并非完全因其存世稀少,还在于其工艺之绝伦,釉色之变幻。赵宋王朝虽然政治昏庸、军事无能,最终被女真人所灭,但是在陶瓷制作、使用和鉴赏上却独具慧眼、不计财力。宋朝的“五大名窑”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在宋朝,汝瓷的烧造是极为不易的,它对釉料的配方和火候的掌握都有着极严格的要求。汝窑产品质地细腻,釉色润泽,造型工整,工艺精致。其釉色淡者如碧空万里,谓之“天青”;深者似雨过天晴云破之处,谓之“天蓝”。汝窑的“窑变”也非同寻常。由于每件瓷坯在窑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受热程度各异,产生的“窑变”效果就不一样。而汝瓷在停火降温过程中还会产生二次“窑变”,要想掌握得恰到好处,的确有很大难度。在烧造成功的汝瓷釉面上往往开有细碎繁密的纹片,宛如鱼鳞或冰裂状,备受人们的赞誉。正是由于汝瓷技艺超群,因而得到北宋宫廷的赏识。到北宋晚期,汝窑御用品烧制时以名贵的玛瑙入釉,以致汝窑瓷汁如堆脂,面若美玉,工艺愈加精湛,在当时的各个窑口,曾有“汝窑为魁”之称。
仿烧汝瓷:千年难圆之梦
汝窑烧制始于宋初,盛于北宋晚期,终于元末。它从兴起到昌盛到衰落虽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但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即汝官窑)的时间却非常短暂,大约只有北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到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的20余年。
责任编辑 / 李雪梅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