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选择 2007.8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第08期

标签:

这期我们的主打选题是中国西北科考80周年。中国西北科学考察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外联合科考活动,也是中国和外国第一次平等进行的科学考察。之所以强调第一次平等进行科学考察,是因为不平等的事例太多了。仅以斯坦因这个臭名昭着的文化强盗为例,他先后4次,历时19年在新疆行窃,盗走数以万计的文化珍宝,破坏并盗走敦煌、柏孜克里克洞窟的壁画,盗掘48座古墓和一些古遗址以及无数珍贵古物,价值难以估计。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上47个国家的超过200家博物馆中,目前收藏了160多万件中国国宝,而散落在海外民间的中国国宝更是不计其数。

西北科考的重大意义在于,它不仅在气象学、地理学、地质古生物学、植物学、考古学以及人类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成果,还在考察前明确跟外国人约法三章,在采集品的归属、分配问题都有具体约定,在口头和书面上都承认所发现文物属于中国。

从1927年到1933年间,中国和瑞典科学家在中国西北约46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进行了多学科、长时期的综合科察。参与西北考察的中外科学家分为三队。考察刚开始不久,年仅27岁的地质学者丁道衡就在百灵庙以北发现了储量惊人的白云鄂博大铁矿。这是华北最大的铁矿,稀土的储量也非常高,是全世界稀土集中地之一。包钢就是在白云鄂博大铁矿的基础上建立的。

袁复礼先后率领发掘了包括奇台天山龙、宁夏绘龙等72具爬行动物化石。在一次科考活动中发现如此众多、完整的爬行动物骨骼化石,在世界上实属少见。袁复礼的发现为问世不久的“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当袁复礼和队友刚发现7具完整的三叠纪爬行动物化石的消息传出时,瑞典的一位地质学家就连夜写信给斯文·赫定,说:“你们费巨款做考察,即使只得此一件大发现,也不虚此行了。”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