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曾经如此辉煌

晕淞橥跏呛 ⒄浴⑽喝?家分晋后赵国的第6代国君,史家又称他为“赵主父”。由于赵国当时势力弱小,被众多强国所包围,所以他毅然抛弃了中原传统的衣冠制度和作战形式,大胆学习北方游牧族军事上的优点,下令在全国推行“胡服骑射”。
我们山西人常常被称作“老醯(音西)儿”,这是一种口头语式的称呼。这么称呼的语气里有时透着赞叹和欣赏,有时也不乏某种无奈的情绪。人说麻雀飞到的地方就有山西人,麻雀飞不到的地方也有山西人,一声“老醯儿”唤将出去,音重情浓。倾一盏杏花村老酒,琼浆玉液也会黯然失色;就一碟宁化府老醋,哪怕它淮扬美味还是川菜佳肴,顿时全做了打卤面的调料。
因为醋业、煤炭业和金融业,山西在古代着实辉煌了一阵子,一度成为中原最大的商业贸易中心。可能就是有了这强大经济基础的关系吧,三晋大地的人才就如同天上的繁星一样数不胜数,璀璨而夺目。他们之中,有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我国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着名的政治家蔺相如、狄仁杰、毕士安、田呈瑞、杨深秀;着名的军事家和将领廉颇、卫青、霍去病、关羽、薛仁贵;着名的诗人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柳宗元、白居易;着名的文学家司马光、关汉卿、郑光祖、罗贯中;着名的艺术家和学者米芾、白朴、傅山、阎若璩;还有地图学家裴秀、治黄专家贾鲁……
有句话儿说得好: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我也一样难以把所有优秀的山西人都概括于此。只是作为一个“老醯儿”,我想尽可能地把有关他们的事写出来,以资纪念。
山西人:文可治国,武可安邦
武可安邦,文可治国,经国济世是历代中国文化人的最终价值体现。与这种文化选择相呼应,山西的能臣贤臣名垂青史者确实不少。忠贤干练的狄仁杰向来是民间公案小说中智慧的化身,忠勇机智的寇准则更是民间戏曲里让百姓千百年传颂的角色。北宋元佑元年,一代才干超群的贤相去世,举国同悲,百姓画像供奉,他就是司马光。一部《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在中国历史典籍中双峰并峙。清朝初年,杰出的思想家顾炎武因为倾慕司马光,不远千里步行进入山西,一直走到夏县司马光墓旁,安心着述,最后陪葬在墓旁。清代,廉吏于成龙、干臣孙家淦、《康熙字典》总纂陈庭敬、第一位系统介绍美国独立运动的徐继畲,都是现在影视表现的热门题材。
责任编辑 / 马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