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中的老城

百鸡山紧邻中甸老县城——中心镇的西边,是一座红土山。山顶上有一座不大的寺庙叫百鸡寺,是云南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噶丹松赞林寺的属寺,寺内仅有的两名喇嘛也是噶丹松赞林寺派来的。寺门左侧的一丛经幡林被山风掠过时犹如彩旗飘动,十分壮观。寺前一片不大的空地上生长着几株古柏树,树干之间设置了一排转经筒,夕阳恰好透射过来,转经筒上凸现的黄铜六字真言金光四溅,有种神圣的意味。寺庙看起来平平常常,但奇特的是寺庙院子的两厢养着很多鸡。
“这些鸡都是信徒们拿来放生的,信徒还拿来饲料,鸡就这样活到老死。” 喇嘛告诉说。
放生之俗源于佛教不杀生的理念,后来扩张到消灾解困、祈求家人平安的意念上来。过去,每当中心镇人家有人随马帮远行,家人必定拿鸡到寺庙来放生祈愿,祈求神灵庇护,这种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香格里拉”在这里落实
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府中甸县今年5月正式更名为“香格里拉县”,这件事虽有商业炒作的味道,但是这里优美的环境却也蕴蓄着世外桃源的意境。“香格里拉”的藏语含义是“心中的日月”。藏族人太热爱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了,以至于用太阳和月亮来命名自已的家园。上个世纪30年代畅销世界的一部英文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使“香格里拉”进入了世人心中, 但真正赋予“香格里拉”精神文化内涵的还是我国康巴地区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致。作者詹姆斯·希尔顿在这部小说中,逼真地描述了一个以藏族为主,中国若干民族杂居的人与人、人与自然合谐相处,各种宗教并存、幸福安康的人间仙境。
责任编辑 / 刘晶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