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云贵高原昔日的主人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1年第02期
标签: 文化地理

地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海东镇金梭岛
图片解读



1.在白族聚居地大理,扎染制品随处可见。白族男女老少的衣着服饰上都或多或少能见到扎染的踪影。蓝地白花的扎染布料清素淡雅,毫不张扬,与白族平和内敛的民族性格十分贴合,因此深受白族人的喜爱。除传统衣、裙、帽等普通服饰外,白族人还喜欢用扎染布品制作围巾、台布、手提包、窗帘等等。
白族地区纺织、印染业历史悠久,大理宾川白羊村等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出土的石制和陶制纺轮表明白族先民在距今4000年前已经掌握了纺织技术。到了汉代,刺绣和染色工艺已在白族地区广为应用,《后汉书》记载白族先民曾经分布的永昌郡哀牢地区“土地沃美,宜五谷、蚕桑,知染采文绣……幅广五尺,洁白不受垢污”。唐宋时期,扎染工艺由中原传入白族地区,并一直传承至今。经过千百年的变迁和锤炼,历代白族印染工匠在学习和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不断改良和创新,终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扎染风格流派,而白族扎染也因此成为蜚声国际的民间工艺技法。
白族扎染是用天然浸染植物加入板蓝根等各种辅料配制而成的染料在棉纱白布上加工染制而成,工艺分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即用针、纱、线、绳等工具,对布料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处理后染色。其中织物被扎结部分保持原色,未被扎结部分受染,可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织物被浸染到一定的程度后,取出晾干,拆去缬结,白布便出现蓝地白花、犹如青花瓷的花纹图案来。扎染织物图案稚拙古朴,新颖别致。图案多以圆点、椭圆等图形组成,构图严谨,简洁明快。(寸丽香)
2.大理地区手工业发达,长期以来是我国西南银器和玉器运输、加工的中心地区,因此,白族女性也有佩戴银、玉饰物的传统。不论老少,白族妇女都喜欢佩戴银质或玉石手镯、耳环、戒指等。白族中青年女性还喜欢在领褂右衽缀有银质须状饰物,走起路来刷刷作响,左右摆动,与头饰上随风飘曳的白色缨穗相映成趣,让白族女子更添风韵。(王锋)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