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
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一千年

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方向的不远处,有一片褐红色的山峦,当地人称它为“乌兰哈达”,也就是红山。然而,红山的闻名,不仅仅是由于它的美丽,而在于它所代表的悠久历史和文化。
1955年12月,我国着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尹达着的《中国新石器时代》出版。在这本书中,红山文化得到正式命名。它的分布范围,包括辽宁、内蒙古和河北交界的燕山南北及长城地带。在红山文化发现、命名之后的几十年的时间里,并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然而,在1986年第八期《人民画报》上,刊登了一张红山文化C形玉雕龙的大幅照片,立刻在国内外引起很大轰动。


红山玉龙:原型到底是什么?
1971年8月的一天下午,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农民张凤祥,在离村子后面不远处的文冠果林里修梯田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古玉,张凤祥带着它来到翁牛特旗文化馆,文化馆里一位叫王志富的干部用30元钱征购了这件文物,把它当成一件普通的文物锁到了箱子里。
直到1984年,红山文化的发现才有了重大突破。在辽宁朝阳的牛河梁,考古队员挖开了一座5000年以前、陪葬有玉器的红山文化古墓,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古墓主人的胸部,摆放着两个精美的玉器。这两件都是带有缺口的玦状玉器,玦的头部是一种动物,由于这种动物的形状很像猪,因此被称做“玉猪龙”。当然,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认为这种动物是熊,或者是一种虫子。

牛河梁发现5000年前的玉猪龙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这个消息传到翁牛特旗,文化馆负责人贾鸿恩,突然想起1971年他们征集的三星他拉出土的那件玉器。他立即把三星他拉的玉器装进挎包,坐火车赶到北京,请苏秉琦先生鉴定。苏秉琦是中国着名考古学家,他告诉贾鸿恩:这也是一件珍贵的玉龙,是一件重要的红山文化遗物。
三星他拉的C形玉雕龙的年代被确认3年以后,在距离三星他拉60公里的翁牛特旗广德公乡红山文化遗址,又出土了一件长16厘米的黄色C形玉雕龙,而关于龙的原型的讨论也因为C形玉雕龙的出土而开展起来。
考古界普遍的观点认为,这两条色泽不同的C形玉雕龙,是以蛇的身躯为主体的多种动物的复合体。但是在龙的头部是什么动物的看法上,也像牛河梁出土的“玉猪龙”一样引起了争论,有的人认为龙的头是猪的头颅,有人则认为是鹿头,还有人把龙的头看成是熊的脑袋。那么这两条龙最初原型究竟是什么呢?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