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对外开放新热点
重走徐霞客游滇路


晴日里的高原省城阳光金灿,天空瓦蓝,波光粼粼的是五百里滇池和穿城而过盘龙江。1999年世博会以后的昆明市主要街道,已经可以用“昌光流丽”、“挺现代的”等语词来形容了。它的写字楼、宾馆、商城、民居、中小型店铺,依序成街,但并不是密不透风,而是高低错落的,疏疏朗朗的,使人一抬头就可以看到湛蓝的天,看到树枝梢顶着的几朵闲云。
云南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昆明座落在绿洲中最适宜人类居住的一个坝子里。走在梧桐交织的林阴路上,我曾经想:要是北京的空气污染还得不到控制的话,干脆搬到昆明来算了。从陆军讲武堂的那一片黄房子出来,撑伞走在对面的翠湖外围便道上,我脑子里又闪念:住在这里感觉确实不错。几出几进昆明,使我想到,如果我在这里住得时间再长一些,我大概就会不再多想这里地处边疆省份这件事,一个新的中心城市的意识,就会确定下来,甚至会慢慢忽视其他更大城市的存在。
昆明就是一个中心。这个城市的人们生活在中心大城市的氛围之中,昆明是一根扁担的中间的着力部分,一根扁担挑着两头:滇东与滇西。还有滇北滇南,滇东南滇西北,滇东北滇南。这是几根扁担了?因而它更象车轮幅条中的车轴,全云南所有的地州县都幅辏到这里。
这仅仅是就云南省而言,其实,历史上云南一直是中国最具国际性的省份之一,而昆明则是这个国际性省份最具开放意识的中心城市,其实昆明人对开放并不像内地人那样关注,因为历史上昆明一直就是很开放的。甚至有人极而言之地说,昆明与东南亚国家的往来和联系比与中原的联系似乎更频繁和紧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然环境所致,譬如云南有几条大河都是流往国外的,还有就是人文的原因,譬如英法对东南亚一带的殖民统治。“云南十八怪”之一:“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说的是上世纪初法国人组织修建的昆明到越南河内的铁路。
责任编辑 / 单之蔷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