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行动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第09期

标签:

到肯尼亚体会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记者/尹杰

站在一幢木制小楼的二层,隔着栅栏,我终于看清了它们的长相。它们身材高大、体态优雅、脖颈颀长、目光善良……我刚刚伸出手,露出掌心里那一小撮“营养配餐”,一条又长又窄又厚实的舌头便穿过了栅栏,干净利落地席卷了食物,留给我一阵又麻又痒的新奇感受。

在内罗毕国家公园旁的长颈鹿中心,本刊记者尹杰和那里的两位工作人员合影。生活在那里的长颈鹿受到游客的欢迎,因此,工作人员不得不贴出“长颈鹿正在减肥”的告示,以免过渡“饲养”。

这是2007年5月,受肯尼亚国家旅游局、肯尼亚航空公司的邀请,我前往肯尼亚内罗毕-盟巴萨一线考察该国的野生动物保护理念,行程中的第一天,在肯尼亚内罗毕国家公园旁的长颈鹿中心留下的第一印象。

这个中心的创建者乔克也是“非洲濒临灭绝野生动物基金会”的创始人。肯尼亚有两种主要的长颈鹿:网纹长颈鹿和马萨伊长颈鹿。前者身体的花纹呈现网状,主要分布在肯尼亚北部的桑布鲁、梅鲁等地;而后者身体的花纹好似揉碎的、锯齿状的常春藤叶子,分布于肯尼亚南部至坦桑尼亚之间的地区。介于这两个品种之间的长颈鹿被命名为罗特希尔德长颈鹿,已濒临灭绝,至1973年,在肯尼亚西部仅存130头。为拯救这一稀有物种,1979年,乔克决定成立自然教育中心,通过游客亲自喂养长颈鹿的方式,使游客、特别是这个国家的下一代“理解人与自然和睦相处以及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10天的采访里,除了长颈鹿中心,我们还考察了谢德里克大象孤儿院、内罗毕国家公园以及肯尼亚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察沃国家公园……这个并不富裕的国家为保护动物所做出的努力时时激荡着我的心灵……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