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
流淌不尽的历史
标签: 内蒙古 地质地理 气候地理 水文地理 土壤地理 生物地理 考古地理

东西方的移民潮交汇在这条河畔
室韦8月初的天空在4点多钟就已经放亮。四十多岁的马学永和妻子很早就起来为客人张罗饭菜。马学永是室韦乡的老旅游接待户,额尔古纳市旅游局颁发的“俄罗斯民族之家”木牌就挂在前院的屋檐下。他家的俄式“木刻楞”房子经过改良,铁皮屋顶已经代替了传统的斧劈木板。马学永的家庭旅馆一次最多能够接待21位客人,如今所有房间都住满了。
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河中游东岸的室韦是中国唯一一个俄罗斯民族乡。透过清晨的浓雾也能看到对岸的俄罗斯小镇奥洛奇。通往河边的土路已经被临时拉起的铁丝网拦住。其实从额尔古纳市经黑山头镇沿江公路一路过来,额尔古纳河风光虽然令人亲近,沿河的边境铁丝网却几乎和河流一样漫长,一直延伸到额尔古纳河下游,绝大多数地方根本无法接近河岸。室韦对岸奥洛奇沿河每隔数公里一座的岗哨哨塔提示着游客,两国的居民虽然比他们本国绝大多数地方的同胞生活得更近,不过几十米的界河依旧是咫尺天涯。室韦虽然是国家一类口岸,但和奥洛奇并没有开放民间小额贸易和人员交流。马学永说,双方百姓其实根本没有来往。为了做生意,马学永曾经去过黑河和俄罗斯赤塔等很多城市,奥洛奇虽然近在咫尺,他和室韦其他居民却从未前往过对岸,而那对于一个有水性的人来说不过是几分钟的事情。

带着勒内·格鲁塞的《成吉思汗》和《草原帝国》,我试图前往额尔古纳探寻想象中蒙古民族的母亲河。从北京出发一路向北,过张家口和张北,农耕区域迅速被锡林郭勒大草原替代,开始进入历史上草原民族的领地。汽车又沿着中国版图“雄鸡”背部的边境小道往东北方向颠簸了近500公里后,越过大兴安岭南端的宝格达山林场,在阿尔山附近进入比锡林郭勒更加湿润和丰美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不过令人疑惑的情形也出现了。此后从海拉尔(现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继续向北前往额尔古纳的路途中,两天里满眼望见的草原上开始出现树林和大片开垦的耕地。而从额尔古纳市到了更北端、位于额尔古纳河边的室韦,几乎已完全看不到蒙古族,这里是俄罗斯族和回族、汉族的城镇。近2000公里的行程让人疑惑:额尔古纳河被称为蒙古人或是许多古老游牧民族的摇篮之一,如今这些民族都已经哪里去了?新的民族是如何到达这里的?他们又是如何越过了历史上的农耕—游牧分界线,来到草原民族游牧的更北部,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你看到界河大桥上挂的红旗没有?”马学永说,“挂一面旗是要求见面,挂两面旗是紧急约见,挂三面旗则是必须马上见面。”我去的当天正好是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室韦挂着西式路灯的小街上出现了好几辆俄罗斯牌照的汽车,这是中方邀请俄方军人前来赴宴。这一切都让人彻底意识到,过去游牧民族的母亲河,如今已是中俄两个国家的界河。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