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条贺兰山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8年第09期

标签:

如果没有贺兰山,北方民族在史前时期以岩画记载生活与历史的平台就缺失了重要的一块;如果没有贺兰山,匈奴时期,秦始皇的政权会因为失去北方的天然屏障而变得更加短命,西汉政权的生命周期同样会“缩水”;如果没有贺兰山,中国北方古代的盐业基地和现代煤业基地会少去一块;如果没有贺兰山……
莽莽苍苍的贺兰山脉气势雄伟,如万马奔腾。贺兰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海拔2000-3000米,它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当中的重要一环,夏季季风到了贺兰山一带,降雨云系已成末势。贺兰山不仅挡住了季风,在古代,她还一度阻挡过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南下的步伐。

贺兰山从北纬37.5度左右处蜿蜒北上,连绵250公里,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界山。很多国人知道贺兰山是通过宋代着名战将岳飞的那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其实,贺兰山位于大西北,而岳飞当时是和从东北草原上来的游牧民族女真人在交战,也许是因为贺兰山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的根据地,所以被岳飞拿来代指女真人的大本营。

《辞源》对贺兰山的名称解释是:“遥望如骏马,蒙语称骏马为贺兰,故名。”但是,有的学者认为,贺兰这个词汇来自于古匈奴语,匈奴中的“贺赖”部等19个部落曾经在这里居住过,所以把他们生活过的山区称为“贺赖”,意思是“骏马”;也有的学者说突厥人曾经在这里一度生活过,突厥人将骏马称为曷拉,也就是贺兰山;更有学者说,贺兰山的名称来源于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鲜卑人,这是个鲜卑语。贺兰山,从名字看就显示出了相当的谜团,它是蒙古语?突厥语?鲜卑语?还是匈奴语?从历史渊源来看,似乎因为匈奴的“贺赖”部在这里生活而得名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五彩斑斓的贺兰山滚钟口山麓。贺兰山中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属阿拉善盟贺兰山林场范围的森林面积约240平方公里,以云杉、油松为主,其余为山杨、山榆、桦树及多种野生果木和灌木。山地上部还有面积不大的亚高山灌丛与草甸,是良好的夏季牧场。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聂全声

军山贺兰: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纷争的见证

中国的各个大山中,没有一座像贺兰山那样几乎一直处于承领战争的状态中。

当中原地区进入信史时期后,贺兰山一带仍然是游牧民族的天堂,那些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族群,在水草丰茂的贺兰山地区,过着属于他们的生活。公元前272年,秦军彻底击溃了雄霸宁夏大地甚至西北大片土地的义渠戎后,一些战败的部落纷纷北逃,史学家蒙文通在他的《周秦少数民族研究》一书中认为这些人北上“以后为匈奴,居河套南北”。其中的一些人就逃到了贺兰山,从此,贺兰山就进入了一个由匈奴人占据的时期,这里一度成为匈奴与秦抗衡的基地。 

责任编辑 / 耿菲琳  图片编辑 / 王宁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