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中国手工纸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9年第12期
手工纸——机制纸海洋中飘摇的“方舟”
这是一张特殊的地图。

它是尚未完成的——由于中国手工纸研究的薄弱和滞后,大量信息缺失,今天无人能完整地说出中国还有多少手工纸;它也是不够确切的——遗存的手工纸中,由于生产的季节性、间断性,加上不断消失却少人关注,我们虽已整合了大量专家、记载和实地调查研究者提供的信息,却仍不能清晰地描述它们的现状。许多曾经的重要产区风光不再,而现存的产地主要位于偏远地区、山区或少数民族地区,数量也大为减少。与下面的这张地图呼应,我们更可以清楚地看到手工纸曾经的辉煌和今天的困境。这是一组时间的对比——从东汉蔡伦改良造纸术发明“蔡侯纸”算起,中国手工纸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如火种般曾带给全世界文化传播的光亮;而自19世纪末香港和上海建立现代化造纸厂,机制纸在中国不过百余年的岁月。

注:数字代表有记录可考的当地最早的造纸年代
然而就在这百年中,手工纸在悄无声息中大举溃败——由于原料限制、天然漂白和手工抄造等原因,手工纸生产的缓慢和有限的产量一如过往。而机械造纸速度却迅猛发展,每分钟已可达千米以上,它们海量、廉价而标准,在这样的浪潮面前,中国手工纸迅速沦为孤岛,并带来了一组鲜明的数量对比——如今我国每年纸生产总量中99%以上是机制纸,只有不足1%是手工纸,且还在不断缩减中。为了寻找这些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方舟”,我们组织编辑、作者和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师,奔赴全国纸乡,追寻手工纸的“绿野仙踪”,并在一种又一种独特的纸中,看到了众多历史与传奇的背影。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