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群岛:海峡里的驿站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2年第08期 作者: 杨逸畴 尹泽生

当大量炽热的岩浆从大地的裂缝中涌出的时候,它们便像洪流一样铺向四面八方,这样形成的地貌往往会有一个平坦的顶。澎湖群岛就是这样。1600万年到800万年前,在今天澎湖所在的位置发生了岩浆的涌出,并形成了平坦的古澎湖岛的地貌,这之后,古澎湖岛的顶部逐渐风化成红壤层,同时由于海浪的侵蚀,澎湖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形态。
2001年 6月初的一天,我们乘坐从台北松山机场起飞的一架中型螺旋桨80座旧式飞机飞往澎湖。从飞机的舷窗上我们看到了摆放在浩淼海面上的一对大“蟹钳”,“蟹钳”围护成一个完整的澎湖内湾,湾内海水波澜不兴,水色是湛蓝湛蓝的,海面上星星点点地漂游着许多船只,显得分外安详。
我们乘坐的飞机降落到马公机场,此时天空阴云四合,淅淅沥沥地落下雨来。我们沿着澎湖内湾一条弯弯曲曲的滨海公路慢慢行进,围护澎湖湾的几个岛屿,马公岛、中兴屿、白沙岛和西屿,现在被几座跨海大桥连到了一起。
澎湖群岛有大小岛屿64个,分布在东西宽约40公里、南北长约70公里的海面上,实际陆地的总面积仅有127平方公里。

这种黄灿灿的小花经常在澎湖的小岛上形成花海,也许是因为它的灿烂和顽强,澎湖人才钟爱地称它为“岛花”。

当岩浆流静止并开始冷却的时候,它的顶部和底部最先冷却收缩,并产生龟裂的现象,当冷却逐渐向岩浆流的内部深入,龟裂的节理面也垂直向内部发育,最终上下裂隙连成一条线,从而凝固的岩浆流就变成了一根根紧紧相邻的石柱。澎湖地貌的最大特色就是在海岸边由于海浪的侵蚀而形成了海蚀崖,上述柱状节理的横切面就暴露在海蚀崖上。
玄武岩质的岛
澎湖的岛屿远望都像出露在海面上的桌子,它们的高度都不大,一般只有10余米,最高的一处也只有79米,岛上的地面平缓得出人意料。
责任编辑 / 刘晶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