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存600年的古建民俗之城——隆里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2年第08期 作者: 王良范 

标签: 锦屏县   古镇   历史地理   

几百年前的古宅中依然炊烟徐徐,被吊绳磨出印痕的水井照旧清泉汩汩,乡民们所认同的最神圣的婚礼仪式还是祖上留下来,沿袭传统的耍“花脸龙”一直是春节狂欢的高潮⋯⋯古镇隆里犹如一个古朴的土陶罐子,几百年不曾被人打开,殊不知,里面是一幅幅色彩依旧鲜艳的古建民俗彩绘。
隆里古镇位置图
正月十五的“花脸龙”出游当数隆里耍龙的最高潮,全城人会为之心醉神迷狂欢不己。这个龙尾耍得钻云出水,赴汤蹈火,闪展腾挪,令人眼花缭乱。

引发我对贵州省锦屏县的古镇隆里产生出强烈兴趣的,是朋友拍的一组照片。照片上那些斑驳的老房子、卵石铺就的小街、黄昏夕照下一家几代在院中纳凉吃饭的场景、还有那在井边汲水的老人的身影⋯⋯这些画面在我心灵深处勾勒出了那已经模糊了的家园图像,同时亦唤醒了我对中国乡土社会的家园意象那遥远而亲切的记忆。当时我便决定要亲眼去看一看。

冲动之下立马就想踏上旅途,一位对隆里古镇颇有研究的朋友却告诉我,要想最充分地体味隆里古风犹存的民间生活,那一定要在春节期间去。于是,我在急切地盼望中渡过了好几个月,2002年的春节,我终于踏上了古镇隆里之旅。

节日的小城到处弥漫着温馨与热闹的气氛

一大早从省城贵阳出发,越野车行大半天便到了锦屏县城,从县城开始,沿着秀丽的亮江,穿过大片的林海,约行50公里,这座弥散着人间烟火的古旧小镇便出现在一片青山环抱的盆地之中。平旷的土地经过千百年的精心垦作,已成为万亩良田;龙溪河如一脉青罗玉带依依地挽着小城的一边,蜿蜒流过盆地后汇入不远处的亮江中;城池的东南枕靠着盆地中隆起的五座小丘,当地人称“五骢山”,有吉祥之意。从大势上审度,此间地势格局不凡、气韵生动,有万马归槽之气象;从小形处看,这里风光迤逦,有人间仙境之美色。遥望着这一片青山怀抱、绿水缠绵,存气蓄养与通达显透相得益彰的风水宝地,我和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师不禁赞叹起当年勘选斯处安家构城的古人的眼光与智慧来。

关于这座古城的历史,有文献记载的可以追溯到唐武德年间。之后明代朱元璋的第6子调集江南9省的千余军人到这里屯军,建立了千户守御所。眼下我们置身其中的这座小城是一个保存相当完好的600年前的军事城堡。

责任编辑 / 陈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