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未来的回忆
标签:

人生沧桑,需要忘却的东西很多很多;媒体兴衰,必须记忆的又有许多许多。2002年对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及其团队注定是要永久铭记的。30年前,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前身的《地理知识》复刊了;5年前,《地理知识》进行了全新的改版;2年前,《地理知识》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CNG);1年前,她的繁体版在台湾创刊;今年她的日文版又在日本上市;年中她的网络版正式开通……
媒体与媒体人相若表里,五年光阴对媒体仅是长河一瞬,而对从业者却如履薄冰,不敢有些许的懈怠。1998年的“内战”彻底完成了团队的新老更替,建立了有别于国内媒体单位而与国外成功媒体相当的运行机制。1999年的“阵地战”确立了杂志立世的必要品质,区域差异性的选题原则,确保了杂志内容的独家性;热点、难点、疑点优先的原则,赋予了杂志的时代感;精准的描述和精美的三图(照片、地图、插图)搭配又使杂志具有隽永的典藏性。2000年的“渡江作战”,铸就了媒体经营的双翼,杂志品质的快速提升,使读者群成倍增长,也使广告客户实实在在地体验到“物有所值”。
从《地理知识》到《中国国家地理》的5年,读者是我们最要感谢的。你们的宽容和不弃,伴随我们越过了无数坎坷,你们的来电、来信和来访,使我们能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方向。我们惟有以“物超其值”的杂志回报你们,从改版时的84页到100页(1999年)到132 页加赠6幅地图(2002年),杂志的篇幅连续扩大,内容质量和制作水准快速提高,但其价格从未调整,杂志内容也从未有过软性广告或虚假的不实之词。2003年,杂志的篇幅将增加到148页,全年同样会有6幅地图赠送,价格当然不变。我们确信,只有优先保证读者利益的杂志,才能长久发展。
许多人和事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永远感念的。5年前天津泰达管委会李勇先生和马惠东先生的支持,给了我们全面改版一步到位的勇气;30年前那个经历了政治动乱折磨的编辑团队,靠着常人难以想像的智慧和毅力将已停刊数年的《地理知识》从记忆的尘封中打开,这其中就有目前的编辑部主任李志华教授,她的开明和对杂志的忠诚,在5年媒体创新的每一个困难阶段,尤显珍贵;52年前,吴传钧、施雅凤、周立三、李旭旦等学者,从各自的薪俸中捐出数千斤大米为资,在南京创办了《地理知识》;5年的杂志改造和创新,既融入了诸多专家学者的智慧,也渗透着老编辑们的关注和挚爱。无法梳理记忆中那些众多伟岸的领导、专家和学者的英明和过人智慧,也无法忘怀许多专家、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师、作者的贡献,他们捧其珍藏,甚至是毕生心血的凝炼,这才有了杂志丰富扎实的内容和精彩回味的三图,当我们的编辑们因各种原因删减或取消这类稿件时,哪个会不痛心!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吕向前
ywy7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