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与《中国国家地理》
标签:
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电视与网络等迅捷便利、容量大、科技含量高的现代新传媒的冲击下,杂志和报纸等传统的纸质印刷媒体受到严重的挑战,特别是作为期刊杂志,仅在中国大陆,今已多达8700多种,无论是面对外部还是内部,竞争都日趋激烈。
然而,我们同时又处于一个信息垃圾充斥的时代。每天都有无数或浅薄无聊,或简单重复,或陈旧过时,或虚假浮夸,或荒谬错误的缺乏价值和意义的信息,不断地空耗着社会宝贵的资源与时间,令人不堪忍受。
因此,对于每个社会的个体而言,尽管他们接触各种媒体的可能性几乎是无限的,然而经筛选后能为自己所接受的,却又十分有限。这种市场化的筛选,对于各种传媒而言,有如生物进化中的优胜劣汰,是生死悠关的。也许正是因新传媒中的“垃圾”比重过大,一部分精品荟萃的期刊杂志,非但没有被现代化传媒淘汰出局,反而在拥挤的媒体市场上为自己争取到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中国国家地理》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中国国家地理》的成功并不是靠主管部门的资金支持或行政上指令性的发行渠道等非市场化的因素取得的,而完全是依赖于提高杂志自身的内涵、质量和品味赢得读者的。应该说,5年前其前身《地理知识》的改版,迈出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这种改版正是适应改革开放时代开拓创新的要求,势在必行。然而,风险也是不言而喻的。改版后单本售价从4.9元猛升到16元,等于原价的3倍多,这意味着有可能失去不少老读者。如果改版后不能以全新的面貌和质量取胜,以吸引更多的新读者,就会一败涂地。作为《地理知识》的忠实读者,我当时既为它的决策层的胆识表示钦佩和赞赏,也着实为它的命运捏了一把汗。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