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候鸟
遥远的婚约

每一年秋天,出生不久的北极燕鸥就要离开自己甚至还未熟悉的家乡——距离北极7°线的营巢区,跟着亲鸟们一起,飞越欧洲和非洲大陆的西海岸,到达南极的浮冰区过冬。来年的春天,它们又一定会匆匆启程,飞越北大西洋,再度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如此一个轮回,翅下3.6万公里堪堪掠过,相当于沿赤道绕地球一圈!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地球上的迁徙鸟类有3000多种,约占全部鸟类种数的三分之一,每年进行迁徙的鸟类绝不少于100亿只。想想看吧,100亿对翅膀!无论是宽大如帆的,还是短小单薄的,年年岁岁,风雨兼程,春天从南向北飞向繁殖地,秋季由北往南飞回越冬地,生命不息,迁飞便不会停止。

2300多年前,博学的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发现有些鸟儿会迁徙,但他认为也有许多鸟类——鹳、斑鸠、云雀等,是在冬天隐居起来。不仅如此,他大胆断言,有的鸟儿会随季节变种,比如欧洲的知更鸟在夏季就变成了红尾莺。在随后两千多年内,人们对鸟类的迁徙提出了更多设想,其中不乏离奇的猜测,比如,有人认为小型鸟是骑在大鸟背上飘洋过海的,有人认为家燕冬天是浸在水里昏睡,还有个英国人说:鸟儿花60天飞到月球,因找不到食物,于是进入冬眠!
比较可信的观点认为鸟儿迁徙是由亿万年前的大陆板块漂移造成的,还有人将其归因为第四纪冰川自北向南的入侵。不过似乎有更多学者相信,鸟类起源于南方的热带森林,种群的大量繁殖造成了食物需求量的增加,某些鸟类便在夏季向北方冰雪退却的地方扩散,而当寒冬来临时再回到南方越冬。它们凭借一对自由飞翔的翅膀,追逐着温暖的气候和丰盛的食物,并因而获得了更多的生存与繁衍机会。久而久之,迁徙成了一种生命密码,深深刻进鸟儿的记忆和本能。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