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润泽海”
再造千里洞庭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第05期 作者: 张承建 王学萍

历史以来,洞庭湖对它周边的城镇影响极大,这是初夏之际从洞庭湖的君山岛看去的岳阳城。远处城市化的建筑群与眼前的洞庭湖湿地有一条鲜明的分界线,将人类的这两个世界悄然地分开,这边是洞庭湖传统上的渔业文化,另一个世界则是我们所熟知的、正在急剧扩张的城市。上个世纪50年代由于围垦建立农场占用了洞庭湖大量湿地面积,使得洞庭湖面积急剧减少。现在的政府已经开始意识到洞庭湖湿地对这里的重要性,并已在部分地恢复洞庭湖鼎盛时期的旧貌。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杨九一
古时云梦泽与今日洞庭湖
每当从地图上看到九曲回肠的千里荆江、八百里洞庭岸线、以及“江—湖”之间的“四口十河”密布河网,我都会想起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曾经消失的古云梦泽。在历史的长河中,据说正是在它西南两边建立起来的古荆北大堤以及人类农耕地的扩大,才最终导致曾达2万平方公里的云梦泽水域的消失。这又会使我联想起孩提时代在山溪中筑堤“竭泽而渔”的场景,所不同的是后者是快乐时光,而前者则是一段伤感的历史。

专家评语
李绍虎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地学博士 副教授
洞庭湖面积从1949年的4350平方公里减到目前的2625平方公里,是人为因素的过度开发所致。从地质学角度看,洞庭湖沉降大背景是洞庭湖生态修复最为有利的条件。客观上讲“润泽海设想”中的“朔峡运河”引长江清水入洞庭,从修复湖区生态上看是有益的,但是在具体的分流量上一定要慎重,切忌引发新的淤积。
李绍虎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地学博士 副教授
洞庭湖面积从1949年的4350平方公里减到目前的2625平方公里,是人为因素的过度开发所致。从地质学角度看,洞庭湖沉降大背景是洞庭湖生态修复最为有利的条件。客观上讲“润泽海设想”中的“朔峡运河”引长江清水入洞庭,从修复湖区生态上看是有益的,但是在具体的分流量上一定要慎重,切忌引发新的淤积。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