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河灯会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1年第01期

标签: 河曲县   文化地理   

8月,是晋西黄土高原宝贵的雨季,平日几欲断流的黄河,此时会因山川汇流而变得浪急水阔。正乘车前往河曲看河灯会的我,望着车窗外汹涌奔腾的黄河,不由有点担忧:今年的河灯还会不会放呢?

从能看见黄河起,汽车就一直挨着河岸行驶,有时紧贴得有稍不小心就会掉进黄河的感觉。渐渐地,眼前的黄河变得迂回曲折,一连五、六个大弯,河曲,河曲,县名想必与此有关吧,一问,果然如此。河岸边也甩出大片大片的平展滩地,田园里庄稼茁壮,果实满枝,河岸和公路有多排杨树屏护,河面上还不时有小舟摆渡彼岸,要不是夹岸的秃山荒岭,真让人疑为江南水乡。

船工们骑在船帮上放送河灯

傍晚时分,汽车抵临河曲县城,从新修的“黄河大道”进城。黄河大道的水泥路面又直又宽,两边新植垂柳,路旁全部是新建筑,街景整洁秀丽,这在晋陕黄河沿岸县城中颇为罕见。

翌日去寻古城遗迹,一路打听来到仅存的西门城楼前,可见两翼雄壮的城墙尚存完好,北城外的护城楼依然耸立。历史上河曲曾有“小北京”之称,喻其繁盛非同一般。城内建筑经数次大规模修葺后,变得十分整齐有序。史载清朝时光是公署和寺庙等较大建筑就有30多处,可惜现在大部分已不复存在。唯有登城楼眺望,城外黄河如带三面环绕而过,北边长城逶迤,东面村墩稠密,昔日“古塞雄关”的风采犹在。

责任编辑 / 刘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