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从驯化到野化
没有一种动物像马那样具有如此矫健完美、丰姿绰约的体形体态;没有一种动物像马拥有如此温文尔雅、高贵潇洒的风度气质;也没有一种动物像马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扮演了如此重要角色。马经历了几乎所有战争的刀光剑影、动乱的腥风血雨,目睹了一个个王朝的更迭和兴衰!
中东是最早驯养动物的地方,也是最早乘骑动物的地方,两者均发生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不过在当时,人类的乘骑仅限于牛和驴。随着驯养动物的经验和技术传到产野马的中亚高原,马率先在北高加索被古印欧人驯化成功。起初,马并未受到人的更多青睐,养马同养羊、养牛一样都是作为食物的来源。俄国考古学家发现,最早的家马遗骸都是幼马,说明当时养马的目的还是为了食肉。由于牛过于笨拙,驴的个头又偏小,个头大、体格壮、速度快的马得到了中亚高原游牧民族的偏爱,经人工择优繁殖后,家马的体型大大超过它们的野生同类。最早的利用不是乘骑,因为还没发明马镫,而是将马套到轻便的双轮车上。轮子是公元前3500-3000年间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居民发明的。车轮的发明,无疑是古代伟大创造力的经典之作。高头大马与轻便轮车的结合便诞生了一种所向披靡、令人生畏的武器--战车。
马镫是世界军事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发明。自从有了马镫,战士和战马才真正形成合力。骑兵借助马镫与马结合为一体,腾出手来持军械冲锋陷阵,从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力。自此,骑兵取代步兵成为战争的主力。法国东方学家格鲁塞在《草原帝国》一书中指出,马镫的发明使北方游牧民族能够长时期对定居人保持一种绝对的优势。有学者进一步提出:马镫的出现导致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建立。不错,正是借助于马镫,亚洲的草原民族才能长驱直入,跑到欧洲横冲直撞,摧枯拉朽。欧洲腐朽的奴隶制社会抵挡不住"蛮族"的冲击,终于分崩离析。直到西方火器占据优势以后,世界诸文明中心才从游牧民族风卷残云般的马蹄践踏下解脱出来。
20世纪是人类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世纪。人类发明了坦克用以冲锋陷阵,于是炮火下脆弱的血肉之躯--战马被淘汰了。人类发明了坐起来更方便舒适也更具强劲"马力"的汽车和摩托车,于是就连"马背民族"也有史以来首次更换了自己的坐骑,开始用"机械马"取代家马。在未来的日子里,草原上会继续保留养马和骑马的风俗;但是,它将不再是牧民们所依赖的代步工具,而只是作为草原的标志与象征,作为牧人们怀旧的情结而存在。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