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中国城市的宜居梦想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1年第01期 作者: 俞孔坚 

标签: 文化地理   古村   城市建筑   

江西婺源县城北部的汪口古村是按照中国传统风水选址建造的,它整体坐落在山的怀抱里,村前有永川溪和扁溪环绕,村口还生长着许多树龄数百年的香樟树。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陈峰

关于中国的风水(术),可谓毁誉参半。有人以它济世救民,有人藉之谋财害命;有人赞美其为美妙绝伦的超现代科学,有人痛斥其为封建糟粕。而中国城市风水的问题,既有趣而又复杂。

有趣,是因为到每一个城市,从出租车司机到地方行政长官,从街头的算命先生到大学教授,都习惯用风水来解释发生在这座城市中的任何一个事件,从官员的升迁,到城市经历的灾难或发展,都与城市周围和城市内部的景观改变建立起联系,这样一来,就使城市充满了故事。复杂,是因为风水从古到今,从来就飘忽不定,解释不清,再加上好事之徒,极力渲染,而所谓“学者”又以扞卫科学自居,破口大骂,不论道理。搞得“风水”巫风鬼气,一潭浑水,越搅越混。

实际上,如果理性地分析风水术和风水景观,问题可能并不那么玄妙。首先,必须明确(看)风水是一种文化现象,从人类进化和文化发生与演化的角度来认识,风水是中国文化对不确定环境的适应方式,一种景观认知模式,包括对环境的解释系统、趋吉避凶的控制和操作系统。

风水是人潜意识的生存选择

风水的深层结构是生物的、是审美的。风水感应—环境吉凶感应,源于人类漫长生物进化过程中人在环境中的生存经验,表现为人对环境吉凶判断的本能,比如进入峡谷的压迫感、无垠沙漠上的恐惧感、面对急流时的不安感、靠山面水的安全感、身处暗处放眼明处的优越感、四壁围合的紧张感等。正是这种本能的景观感知和吉凶判断能力,使个体得以生存,而个体的生存经验成为群体和人类共同的心理能力。所以,风水是审美的,是源之内心的。抛开日常功利,用心感悟,回到真我—那个久远的洪荒时代的自我—便可寻得理想风水。看看英国作家笛福《鲁滨孙漂流记》,就可知理想的风水是什么,他讲述了当一个文明人回到生物人的时候对环境的选择偏好:背靠山崖,身居山腰,前临草地,放眼可见大海—这便是人类面临自然选择压力时的最佳生存策略。

责任编辑 / 王杰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