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禄丰:中国第一龙

恐龙对于云南来说,是标志,是名片,正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上,面对来自全世界精彩纷呈的展品,云南馆里的两具禄丰龙化石标本依然是最亮眼和游客最喜爱的展品。虽然中国发现的恐龙化石数量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但是云南禄丰的恐龙依旧有着它独特而重要的意义,这里是中国恐龙的原乡。
禄丰盆地位于云南省会昆明西北94公里,是一个小型的内陆盆地,盆地中沉积了厚达1000米的陆相沉积岩石,被区分为下部禄丰组地层与上部禄丰组地层,恐龙化石都挖掘自下部禄丰组岩层中。在这里,总计有23个脊椎动物的属被挖掘出来,它们被称为“环古地中海恐龙动物群”,又称“原蜥脚类─禄丰龙动物群”。这个动物群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南方大陆,如云南省的禄丰盆地与易门盆地、四川省的威远盆地以及贵州省的大方盆地。

在这个动物群中,原蜥脚类是最优势的恐龙族群,分属三个类别,由杨钟健分别在1941年、1942年、1951年命名为禄丰龙、近蜥龙(原来命名兀龙)以及云南龙。它们都是在三叠纪晚期到侏罗纪早期时候最普遍存在的大型恐龙家族,都具有长长的脖子,用以啃食植物顶层的嫩叶细枝。
许氏禄丰龙是中国所发掘最古老的恐龙类之一,与欧洲西部三叠纪晚期岩层中所发掘的板龙极为神似。今天,有超过十具的禄丰龙复原骨架分别陈列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自然博物馆与云南禄丰恐龙博物馆。这个属,体形中等,大约4.5到6米长,具有小巧的头颅及相当长的颈子。它们的牙齿短而密集排列,是典型的植食性齿列,同时也可能捕捉一些小型的昆虫及其他动物作为副食。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