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垂直分布的各民族

冬春之际哀牢山云海之上的哈尼族村落(曾跃民 摄)
如果把云南比作一片飘落的枫叶,从西北到东南横贯全境的一支山脉就像它的主脉:横断山脉从西北部插进云南,它的一条支脉云岭继续向东南延伸,接近云南东南边陲的红河、毗邻越南的一段就是哀牢山。
不要小看这座并不出名的山脉,是它将云南的气候切成了两半:冬天,强度较弱的东北冷空气很难翻越哀牢山影响以西地区,因此山的东部气温明显低于西部;夏天,哀牢山西部处于西南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雨丰沛,而东部由于地形闭塞,多焚风,干热少雨。
设想你是一个外星人,在冬春之际从空中接近这座云海升腾的神秘山脉,你会惊讶地发现,这里简直是不同气候景观的微缩景区:从最高处海拔3074.3米的西隆山,到最低处仅76.4米的红河出境处河谷,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气候依次排列。当西隆山巅白雪纷飞的时候,红河谷地却炎热如夏,简直是“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
如果再细心一点,透过盘绕山顶的袅袅云烟俯瞰若隐若现的村落城镇,你会看到一群群在哀牢山不同海拔高度的阶梯上活动的不同装束的民族:城镇和平坝居住着汉族,炎热的低山河谷住着壮族、傣族,高一点的半山区栖息着彝族、哈尼族,而盘踞在寒冷的高山区的,则是苗族、瑶族和苦聪族⋯⋯
责任编辑 / 王莉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