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编往来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1年第08期
标签:
1.本刊5月号"西藏的路"专辑引发了不少读者的共鸣,北京海淀定慧东里的读者沈海清致函本刊,谈及在西南公路沿线目睹的"开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希望拟修建的青藏铁路不会重蹈覆辙:
几年前我由拉萨去阿里,在接近阿里首府狮泉河镇的公路段所见触目惊心:大片堆积的城市垃圾被随意弃置在城外路边,使你难以想象这里就是极为偏僻的西藏阿里。今年春节我去滇西怒江峡谷,峡谷公路的北端有着名风景——怒江第一湾。可我在此却看到游客丢弃的垃圾,难道这就是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副产品?
由此想到拟修建的青藏铁路,修建铁路对环境的改变远大于修高速公路。目前发达国家已基本用航空和高速公路网来构架交通动脉,传统意义的铁路已居次席。西藏的发展恐怕还是得需要一个优质公路网,而青藏铁路的战略意义要大于经济意义。我希望未来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只成为一条战略大动脉,沿途开发应慎之又慎,以保护青藏高原这永远的圣地。
2.长沙读者胡晨亮来信谈及两年来阅读本刊的感受,建议增加横向比较的文章:
我喜爱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在面对市场上众多书刊时,《中国国家地理》以其精美的图片、生动的文字吸引了我。特别是每期的卷首语文笔流畅,行文优美,无愧于国家地理的大气。
在两年多的阅读中,我感觉贵刊的报道以纵向居多,横向比较不足。其实横向比较以另一种方式进行说明,效果可能更好,如2000年11月号的《清华北大风景异》看后给人的感觉就很好。在地理介绍中很多东西都可以拿来比较:城市之间,如牛津和剑桥,图卢兹和西雅图等;建筑物之间,如世界各地的塔、寺庙和教堂等等。这种比较可以是多方面的全景式比较,也可就某一方面进行比较,如城市整体规划、建筑物风格等。这类文章说明文字可以专业一些,内容更有深度一些,以 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