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有瑶家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1年第12期

徐仁瑶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教授,长期从事苗、瑶民族及少数民族的文化、民俗学等研究。主要着述有《瑶族》、《论瑶、侗文化的关系》、《苗瑶文化与越文化的渊源》及《中国少数民族建筑》等。

王昭巫
白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56年起参加全国少数民族大调查,先后在广西、云南、贵州等地长期从事少数民族的调查和研究,发表了多篇论文和调查报告。先后参与《中国少数民族》等大型民族丛书、图册和论文的编导和出版。
瑶族认定时间:1951年

岭南无山不有瑶
瑶族现有200多万人。古代瑶民主要分布在江浙一带,因历代封建统治和民族压迫,他们不断被迫向西南迁徙,至今散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和江西的140多个县的深山密箐之中,聚族而居。
“瑶”不是瑶族自称,而是其他民族在“瑶”前面冠以一定的限定词对瑶族的称呼。据不完全统计,瑶族他称达456种,每一种他称都有一定的含义和特点。有的与崇拜信仰有关,如崇拜盘瓠的瑶族被称为“盘瑶”;有的与生产耕作有关,如轮耕山地的瑶族被称为“过山瑶”、“山子瑶”、“开山瑶”等;有的因居住地势、方位而得名,如“平地瑶”、“东山瑶”、“西山瑶”、“八排瑶”等;还有因服饰颜色式样而得名的“红瑶”、“白裤瑶”、“黑衣瑶”等;以头部装饰而得名的“板瑶”、“尖头瑶”、“花头瑶”等瑶族的称谓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中国少数民族中实属罕见。虽然有居住分散、语言差异大、风俗习惯不同等特点,但他们始终都认为自己属于一个共同的民族——“瑶族”。现在,学术界按操不同的语言把瑶族划分为四大支系: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