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丝绸之路的古国脉络

新疆古称西域。汉代西域三十六国还包括大宛(费尔干那盆地)、康居(今乌兹别克斯坦)、大夏(阿富汗)等中亚古国。张骞通西域不久,汉武帝便派数十万人筑长城,与匈奴争夺西域。此后汉宣帝在乌垒国(今新疆轮台县策大雅乡)设西域都护府,正式对西域诸国实施统治。东汉至十六国时期,中原王朝统治西域的中心移至楼兰,改称西域长史府。唐太宗平高昌后,在吐鲁番交河城设西域管理中心——安西都护府,后来移至龟兹(今新疆库车);下设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个军镇,史称“安西四镇”。随着西域都护府、西域长史府、安西四镇的建立,中原文化和建筑艺术不断西传,向西最远一直传至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共和国阿克·贝希姆古城)。
西域“城郭诸国”的兴起
公元前130年,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寻求汉帝国与乌孙和大月氏结盟,共攻匈奴。尽管张骞无功而返,但是他在西域生活了13年之久,他的西域见闻录,终于让中国人了解到,遥远的西域不单是茫茫昆仑和万顷流沙,在星罗棋布的沙漠绿洲上,还有着众多美丽富饶的城邦国家。
张骞时代西域的绿洲城市,史称“城郭诸国”。然而,无论吐鲁番还是罗布泊,目前都没发现西汉早期古城。我们对张骞时代塔里木盆地绿洲城市的认识,归功于中法联合克里雅河考古队近年的发现。1997年,他们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发现一座沙漠古城,南距于田县城约230公里。古城位于克里雅河下游古河道东岸,周围沙丘纵横,今称“圆沙古城”。

古城平面呈不规则四边形,城垣采用比较原始的筑城方法,以两排竖插的胡杨棍夹以纵向层层铺柽柳枝作为墙体骨架,墙外用泥土块垒砌或胡杨枝、芦苇夹淤泥、畜粪堆积成护墙坡。城内残存零星房址,地表散布残陶器、石器、小件铜铁及料珠等。圆沙古城郊外有6个墓地,中法联合考古队清理了其中20座古墓。这些古墓以胡杨树棺葬为主,也有竖穴土坑墓和木椁墓。从几例保存完好的墓葬来看,死者多仰身屈肢葬。随葬品主要是陶器,以夹砂灰陶和黑皮陶为主。据碳14年代数据,圆沙古城约在西汉时期,距今2100多年,是塔里木盆地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古城之一。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