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地穴500米

就在我们下降到蜂岩洞150米绝壁下的转弯处,发现了一只掉下岩壁的飞猫。
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我从一面4米高的钟乳石岩壁上重重地摔了下来!掉下的大石头砸在了我的左臂上!
2002年4月2日下午6点,当我在广西乐业县大石围天坑群考察时,因双手攀附的石笋突然断裂而摔伤。当时我所处的位置距洞口350米,其中120米只能通过垂直的绳索上升,另外230米是陡峭的石壁和复杂的钟乳石陡坡。而洞口距离最近的公路有4个小时的山路,没有通讯设施……救援几乎是不可能的。
最后,我在队友的帮助下用了两个小时爬回绳索底端,通过专门的竖井探测装置艰难的上升……6个小时后,终于到达医院。对我个人来说,广西大石围天坑群中外联合探险科考活动提前4天结束了。


地下河里是黑暗的世界,因为水流上层和下层的流动方向往往是复杂多变的,所以这种看似平静的水潭其实处处潜藏着危机(上)。狂泻的激流令我们的探测极为艰难,稍不留神就有被冲下去的可能(下)。
冬季,坑底常常被地下河泛起的水雾覆盖,加之气流在坑内流动产生的巨大轰鸣声,造就了大石围天坑异常神秘、艰险和动人心魄的独特景观
外方探险队队长安迪•依文思是国际知名的洞穴探险家,曾组织领导过29次国际洞穴探险活动。这是安迪第11次来华进行洞穴探险活动。他的队员来自英、美、法、瑞士、澳大利亚、爱尔兰6个国家。中方探险科考指挥、同时也是本次活动总指挥朱学稳教授是中国着名的天坑和洞穴研究专家,1999年他与安迪来到广西凌云县和乐业县考察,开始筹划大石围洞穴群的探险考察。
责任编辑 / 陈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