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吉沙小刀

几年前,在乌鲁木齐二道桥民族用品市场上,我随意拿起一把造型颇为精美的小刀问摊上的维吾尔商贩:“这刀快吗?”他一把夺过那刀,撩起自己的裤腿,往皮肤上一刮,只见他那粗黑的腿毛迎刃而落。然后他扬起小刀,对着满脸惊愕的我说:“这个,是英——吉——沙小刀!”当时,我立刻就买了好多把。
5年后的今天,我到南疆,特地去到英吉沙县采访,目睹了这全疆最好的小刀的整个制作过程,饱览了它的所有的花色品种。
英吉沙县生产工艺小刀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制刀工艺世代相传,主要以作坊形式进行生产。年轻的买买提·艾力在县城有一间3平方米的店铺,专门经营英吉沙小刀。他热情地带领我来到店铺后面的作坊,他的弟弟正在往一把小刀上刻花,在那里,我参观了制刀的全过程。
制作时先以优质钢材为原料,经车、铣、钻等机械加工制成刀坯,再予淬火、回火、打磨制成刀叶。刀叶平整光滑,通常还会刻上具有民族特色的花纹和“英吉沙”三个字,开刃后锋利无比。刀型根据本地各族人的喜好而不同,有维族喜用的弧形小刀,汉族偏爱的青龙偃月刀,还有哈萨克等其他民族所钟情的直式、箭式、鸽式等品种,共有16种之多。刀柄多采用黄铜、白银、红枣木、鹿角、羊角等为主体,镶以用骨料、宝石、贝壳或彩色有机玻璃等装饰片组成的各种精细而富有民族色彩的花纹图案。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Lhx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