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起流沙舞荒
塔里木沙漠公路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2年第01期 作者: 胡文康 

标签: 和田地区   地质地理   交通地理   

这篇文章写了一条公路,这不是一条平常的公路,它被列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它就是塔里木沙漠公路,这条长达522公里的公路从北往南纵穿了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怎样让“一盘散沙”凝固成蜿蜒曲折的路?怎样抵挡流沙?是人们所关心的。中科院胡文康高工的文章披露了这一堪称世界奇迹的沙漠公路是怎样跨越“死亡之海”的。
从空中俯瞰沙漠公路犹如一条细细长长的黑线,穿过高大的沙丘,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中央

金秋时节,我漫步于塔里木沙漠公路。公路绵亘在无际的沙海之中,犹如一条黑色巨龙。龙头在轮南,龙尾在民丰,全长522公里。若从肖塘沙漠公路科技攻关的“OK”(零公里)点算起,沙漠路段长446公里。最初公路两侧为碾压的芦苇杆编织成的草方格沙障,如盔似甲,煞是壮观,至今, 6年多过去了,近乎颓败的金黄“盔甲”已渐渐被绿色护路林所替代。

走进塔克拉玛干,是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许多人的梦想。然而,作为一个沙漠科学工作者,我深知实现这一梦想,该有多难!

李白,将蜀道之难比喻为“难于上青天”。然而,他却不知道在塔克拉玛干,行路之难更甚于蜀道。蜀道难,却还是有道,而在塔克拉玛干却是无路可寻,用比李白早300多年的东晋高僧法显的话来说:“欲求渡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说明在塔克拉玛干行路,是要以生命为代价的。

在古代,我们的祖先曾经沿着山区淌下的河流走进了塔克拉玛干,建立了一处处绿洲、一个个城堡,踏出了一条条谋生之路。然而,随着水系的不断变迁,在风沙的进逼下,未能固守住自己的地盘,而退却了,留下的只是一处处残垣断壁。更多的是在风沙扫荡下,消失得杳无踪迹。

责任编辑 / 李志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