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自然的功人为的过
标签: 气候地理
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决定取舍;大自然则不存在这种分类系统,它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丝毫不因人类的好恶而改弦更张。作为一种天气现象,沙尘暴与扬沙、浮尘天气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居有一席之地。
了解一下我国黄土高原形成的历史就会知道:那多达100—400米深厚的黄土层,就是来自西北的沙尘,经过数百万年的堆积而成的。华夏文明就是在这块沙尘累积的黄土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沙尘暴在澳大利亚表现为红色风暴,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落到新西兰的南北二岛,使火山岛上的土壤更为肥沃。因而被称作“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来自我国西北的沙尘,也给渤海和黄海中的小岛带来宝贵的土壤。沙尘随气流掠过朝鲜半岛和日本群岛,最远可飘落到太平洋中的一些岛屿上。有报道说,每当夏威夷人看见天边泛起了黄色,就知道中国的春耕又开始了。
古罗马人利用每年冬季过后从非洲内陆吹向地中海的强劲大风,使用帆船从埃及运回小麦。这种风也将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和英国。它固然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尘含有碱性,又可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减缓酸雨的发生。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