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文萃
亚洲内陆荒漠化起源于2200万年前

中国科学家通过对黄土高原西部堆积物的研究,提出亚洲内陆荒漠化至少起源于2200万年前,比人们以前认为的提前了1400万年。
中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报告,在黄土高原西部发现了一套厚达250 米、多达231层的风尘堆积物。根据这套堆积物中的地磁极性变化和小动物化石,确定它形成于2200万—600万年前,这说明亚洲内陆荒漠化和亚洲冬季风环流至少起源于2200万年前。专家推测,青藏高原的隆升、海陆分布格局的改变和气候变冷是亚洲内陆荒漠化的主要原因。这个发现对全球环境演化、土地荒漠化机理和环境治理方面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科学家发现地震发生规律

地球物理学家发现了北美洲一个地区地震的发生规律,这向准确预报地震又接近一步。
地震往往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一个地球物理研究组报道说,在太平洋西北部,地层深处每14个月就爆发一次地震。这种有规律的地震是由太平洋西北部的胡安德富卡板块沿断层在北美板块下缓慢移动引起的。板块移动产生压力,使断层深处的岩石越来越热,可塑性也越来越强,当能量积累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生地震。科学家根据板快移动数据,分析了太平洋板快边缘俯冲带的运动机制,进而预报发生较强地震的风险期。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