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察隅有僜人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1年第04期 作者: 王健 

标签: 文化地理   民俗村   

在人称“西藏江南”的察隅县,居住着有自己独特风俗和语言的僜人。作者带我们走进今日僜人的生活。
在僜人中,老人仍保持着穿民族服饰、戴民族首饰的传统。传统的手工织布仍为僜人妇女所喜爱。织布的主要原料是野生麻,将成熟的麻收割后,经捶打、煮晒,取纤维搓成线,染上色即可织布。

8月,在墨脱峡谷转了1个月后,藏族猎人协助我溯金珠藏布江东上。翻越过岗日嘎布拉的雪山垭口后,终于到达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阿扎曲河谷——僜人的聚居区。

僜人,居住在人称“西藏江南”的藏东南察隅县境内,是目前尚未被国家确认为一个民族的人群。他们原住在西藏东南山区,以狩猎采集为生,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和习俗,与周边的藏族、门巴族人都有很大不同。僜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以前多用结绳或刻木记事,现在普遍借用汉文和藏文。60年代,政府将他们迁至山前谷地,在察隅地区建立了多个自然村,改以农耕为业。

僜人妇女穿短袖上衣和自织的条纹筒裙;头上佩带“格崩”——一种用银片制成的发饰;胸前佩带很多饰物:穿成一串、状如铃铛的叫"八纹得刚",形如核桃,外圆内空,一般20只左右穿在一起;另一种是将银币凿洞,有序地编织于皮带上,或挂于胸前或作背包的带子。僜人妇女普遍爱佩带手镯,其外形粗大,做式精细,为纯银制品

在深入僜人村庄采访之前,从介绍僜人的资料中,我误以为僜人生活原始、少见世面,必定难以沟通。根据僜人居住环境,我选择了地势较低,环境条件较好的下察隅作为考察重点。在乡政府我找到了李星德书记,请求他提供翻译帮助,他爽快地给我写了个条子,让我直接去沙琼村找正在那里进行人口普查的僜人书记达友松。

在村口遇上的第一位僜人是个青年,我试着询问达书记在哪里,不料他用一口略带川味的流利汉话给我指路。找到达书记时,他正和另一位干部进行人口普查登记工作。被询问者大多不清楚自己的年龄和家庭住房面积,这与墨脱大峡谷中的门巴、珞巴人很相似,他们都缺乏数量概念。工作空闲,我说明来意,达书记告诉我,与僜人交流,语言方面并无太大障碍,许多年轻人除僜语之外还能说藏语和汉语;另外,一般干部多少都懂些汉语。达书记的话在我后来去下尼、新村等地采访时都得到了印证。这也是我最初接触僜人的第一印象:原来 人并非我想像的那么原始。

责任编辑 / 刘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