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奇迹:众庙皆留存
标签: 文化地理


利玛窦到来的时候,澳门开埠才20多年,但他所看到的庙宇至今依然存在
420年前的一个夏天,29岁的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玛窦抵达中国广东南部沿海的一个小商埠――香山澳,即现今的澳门,他在这里只停留了几个月,但他对这儿的华人信仰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在后来撰写的关于中国的报告中,他用平实的笔触,记录了他所看到的澳门。
他写道:随着中西贸易的开展,中国人“把邻近岛屿的一块地方划给来访的商人作为一个贸易点。那里有一尊叫阿妈(Ama)的偶像。今天还可以看见它,而这个地方就叫做澳门,在阿妈湾内。与其说它是个半岛,还不如说它是块突出的岩石。但它很快不仅有葡萄牙人居住,而且还有来自附近海岸的各种人聚集,都忙于跟从欧洲、印度和摩鹿加群岛运来的各色商品进行交易。”
利玛窦到来的1582年,澳门开埠才20多年。从他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想见,这里先有信众在山上设立偶像,后来才有人兴建建筑祀奉。在澳门,许多家庙宇均是按照这种先有偶像后有建筑的方式设立的,如沙梨头土地庙、美副将马路观音古庙、渔翁街天后庙、氹仔观音岩、三婆庙等。400多年过去了,利玛窦所看到的庙宇至今依然存在,那就是着名的妈祖阁,澳门人俗称的妈阁庙,这是游人必到之处。而澳门人在每逢农历正月初一的子时,都争着来到这里,给祀奉在这儿的偶像上香,祈求来年工作顺利,生意兴隆。
利玛窦当时看到的那一尊偶像之处,建有一个小型石室,就是现今妈祖阁内的弘仁殿。澳门有一句俗语,“未有澳门,先有妈阁(庙),”指的即是弘仁殿。一般认为,弘仁殿出现在明代中叶的弘治年间,距今已逾500年。澳门的外文名称MACAU,即是由广东话“妈阁”演变而来。
责任编辑 / 李雪梅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