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连在澳门街巷
标签: 文化地理

在澳门,一切植物都绿得那么理直气壮,那种盎然的生机,使你不得不相信,无论用什么稀释剂,也不会使澳门冬天的绿减掉一分一毫
初次从北京来澳门,正值12月初,第一个印象是色彩上的。天寒地冻的北京早已是一片灰、黄,连耐得住严寒的松柏也只在干冷的空气中留下淡淡的、无奈的灰绿。生长在北京的我,习惯也欣赏这种苍凉的美。而澳门,不论是热闹的南湾街还是新兴住宅区氹仔岛,不论是主教山还是路环海滨,到处都是一片浓绿。过去,看到大师级作家写到“浓得化不开的绿”时,总是觉得无非是文学家的夸张手笔;面对澳门冬天的绿色、公司门前浓阴蔽日的大榕树、圣地亚哥酒店老榕树树身上毛毯一样的桑寄生,都是同样的绿,才叹服大师传神的笔触。在澳门,一切植物都绿得那么理直气壮,那种盎然的生机,使你不得不相信,无论用什么稀释剂,也不会使澳门冬天的绿减掉一分一毫。
在一片葱翠之中,间或地露出一座葡萄牙式建筑,带有白色门窗框的、小巧玲珑的楼房,或粉红、或淡黄、或苹果绿,蓝天白云之下,那么美,好像抒情芭蕾舞剧中的背景,美得甚至有些不真实。
特区政府门前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无声而庄严地昭示着澳门已经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而这座前澳督府粉红色的葡式建筑又展示了这个仅有25.4平方公里的南国小城独特的风情。
在氹仔岛一座公寓大楼里安顿好自己的小窝,就去上班了。下班时,早已夜色沉沉,坐在公共汽车上有点儿晕头转向的我,提前一站下了车。四下望去,周围全是参天的大楼,抬着头左顾右盼一阵,竟有些晕眩,好像四周的大楼都在向我压下来,竟然有了乡下人进城的感觉!
责任编辑 / 李雪梅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