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无老虎
标签: 生物地理
常言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在我国,没有老虎的山到处都是,许多原来有老虎的山,现在也没了,都是猴子的子孙在称大王。
老虎原是百万年前在中国这块地方起源的动物,后来虎迹扩展到西伯利亚与东南亚、南亚的不同环境中,演化成不同的虎种。所有的老虎都是形体健美、身披斑斓花纹、体型适中,性情威猛,故很得人类的敬畏。中国、印度都是多虎的国家,人们对于老虎的认知深久、品评有加,于是,老虎竟从自然史的范畴进入到文化史的范畴,成为一种文化动物。以虎为素材的文化作品、人文联想我们张口就可以举出。
中国以有老虎而骄傲,中国人对老虎有多方面的了解、各种各样的形容。在古代,人们论及大事、大道理时,也常以老虎作比喻,例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这是将龙与云、虎与风、圣人与万物,互借声势,以表示壮大,最后是要说“圣人”很了不起。在人们的感觉中,虎是威猛之兽,风是震动之气,同类相感,虎啸则谷生风。中国古人善于以物类人,以动物品性比喻人的精神,老虎也被作为一种德行的象征。《易经》云:“虎视耽耽,其欲逐逐”,解经的人说这是形容老虎威而不猛,不恶而严,是以虎塑造的强者之德。古人又说:“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小人革面”。“虎变”,如其纹形彪炳,比喻宏伟的变革,“汤武革命” 属于虎变。豹纹蔚缛,所以“豹变”也算“润色鸿业”。只有“小人” 但能“变其颜面,容色顺上而已”。这里,老虎竟然与“小人”对照有差。当然,老虎有凶残的一面,但其彪炳的容色总令其正面的象征性更高一层,凸显在凶残性的上面,为人爱戴。
今天,环境巨变,老虎的自然生存条件受到破坏,老虎的文化生存条件也淡薄了许多。在国际大都市中生活的现代人大概已经把老虎忘记了。威猛的象征已不再是自然的老虎,而是人类的科技武器(航空母舰、原子弹等) ,过去说“英雄虎胆”,现在说“精神原子弹”。看一看现在的山林,都是些无虎的山林。无虎,则谷风不起――自然环境丧失了一股生气。中国曾为“龙虎” 之国,但现在老虎所余无几,虽有环境与野生动物保护人士正大声疾呼,但老虎生存的问题仍然严重。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