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坡鹿劫难重生

20世纪50年代,海南岛全境都有坡鹿分布,但70年代中期普查表明,海南岛坡鹿只剩下40多头!已经到了灭绝的边缘
位于我国南海边陲的海南岛,历史上人烟稀少,一直是朝廷流放犯人的所谓“蛮荒之地”。但正是因为开发较晚,使得海南岛的原始热带雨林和大量野生动物得以完好保留,这其中就包括海南岛特有的鹿种——坡鹿。据记载,在清朝末年,海南岛的儋州、昌江、白沙、东方、乐东、三亚、保亭等县,从南到北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带都有坡鹿分布。因为岛上没有多少坡鹿的天敌,它们在这里生活得悠然自得。


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坡鹿的数量仍然相当多。当地居民在离村庄不远的坡地林间,还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的坡鹿出没,那时海南岛坡鹿的总数大约还有300头以上。后来,随着移民开发,海南岛人口数量逐渐增加,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断扩大,尤其是滥捕乱杀野生动物之风的蔓延,使得海南坡鹿的数量急剧减少。人们用火枪打,用夹子夹、用套索套,那一时期对坡鹿的猎杀不仅仅是少数个别人的偷猎,甚至还出现过几十人一同围猎坡鹿的“壮观”场面。他们捕猎坡鹿,吃鹿肉喝鹿血,就连鹿皮和骨头也用来熬成鹿膏吃,以达到所谓补身壮阳的目的。
1976年,当政府开始在东方县和白沙县设立坡鹿自然保护区的时候,两个保护区内仅各剩坡鹿26头和18头,这44头坡鹿便成了恢复这一物种的惟一希望。遗憾的是,白沙县邦溪自然保护区的18头坡鹿,由于保护不力,后来也全部被盗猎了。

海南坡鹿的外形很像梅花鹿,但体形较小,坡鹿最独特的是它们的角
泽鹿是一种生活于缅甸、泰国、越南和印度大陆上的中型鹿科动物,海南坡鹿是泽鹿的一个亚种,它们是惟一栖息于岛屿上的一个特殊群体。虽然,在坡鹿的分类地位上学术界尚有争议,但坡鹿对研究海南岛的动物区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再加上它们是珍稀的热带鹿类,所以在我国被列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据说,坡鹿的名字来源于它们喜欢生活在丘陵草坡,也就是稀树草原地区,因此人们就把它们叫做坡鹿。
责任编辑 / 徐健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