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拒绝融化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2年第03期 作者: 王牧 

标签: 哈尔滨市   气候地理   

冬天的哈尔滨城具有一种冰雪之美,这里的一切都在零度以下的低温中凝结成一种独特而神奇的冰雪文化。通过这篇报道,你一定会发现这个冰雪之城有一个拒绝融化的灵魂。
夜幕下的哈尔滨
哈尔滨是中国冰雪艺术的摇篮,哈尔滨冰灯驰名中外,饮誉华夏。哈尔滨大规模有组织地制作和展出冰灯始于1963年,当时我国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为了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振奋精神,由园林部门组织力量,利用盆、桶等简单模具自然冷冻了千余盏冰灯和数十个冰花,于元宵佳节在兆麟公园展出,轰动全城,形成了万人空巷看冰灯的盛大场面。至今许多老哈尔滨人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感慨万千。图为哈尔滨2001年冰雪大世界的大规模冰灯游园会。
哈尔滨的黄昏
从冰封的松花江江面上眺望黄昏中的哈尔滨城,几幢高层建筑在黄昏中恍若积木一般,极目所见仍是横卧在江面上体积庞大的冰块,冰和哈尔滨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早在一百多年前这里是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的时候,此地的渔民就用天然冰块储存食物。据说哈尔滨这个地名就是满语“晒网场” 的意思,也有一种说法是这个地名源自女真语,是天鹅的意思,在哈尔滨市区及近郊区的金代墓葬和遗址中,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天鹅玉雕及天鹅佩饰,为这种天鹅说提供了实物证据。另外,还有说哈尔滨是蒙语“黑色的河滩”的意思,也许这里实在是生活过太多的民族了,所以会有这么多说法。而现在,这里已经发展成一个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大城市了,惟一不变的是哈尔滨人与冰的深情。

飞机逆着猛烈的寒风朝正北方飞行了两个多小时后,开始转弯、下降,我透过狭窄的舷窗,看到了完全冰封的松花江那辽阔而壮丽的江面,在岸边散落如积木般的银白色的城市就是哈尔滨。关于哈尔滨,除了城市的发展和变迁,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城市的冰与雪。

直到上午9点,柔和的阳光才缓慢地照射在了空旷的哈尔滨人民体育场上,远方的楼群在一团薄雾中渐渐变成了剪影。39岁的工人王立广正慢慢地推着浇冰用的爬犁车走在空无一人的体育场上,从爬犁车上的铁皮大水箱中滴出的水珠在地面上迅速结冰,王立广的身后留下了一层晶莹的冰面,这是他今天早上浇的第10桶水了。“把这么大的体育场变成一个标准的滑冰场一般要像这样浇15桶水,浇出的冰面才能够彻底平滑,哈尔滨人爱滑冰,这是冬天最好的运动,再过一会滑冰的人就要来了。” 王立广边说边用一壶开水去浇爬犁上的水箱出水口,要不然就会冻上了,他干这个工作已经21年了,他说每年的这个时候哈尔滨才真正地美丽起来。这里的人和冰的确有着特殊的关系,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冬天的哈尔滨的存在,在东北,有一种说法叫“猫冬”,意思是说冬天不是干活的季节,应该窝在家里,而哈尔滨人却正好相反,零下20度的低温正好能激发人们的灵感。

铲雪
今年哈尔滨是暖冬,只下过两三场雪,大部分制作雪雕的雪都是用造雪机造的。做成一件成形的雪雕大概需要3天的时间,今年在这里举办的雪雕比赛将展出雪雕作品400余件,总用雪量达40000立方米。图为冰灯公园里,5个工人在铲一块七八米高的雪块,雪雕艺人准备把这块雪制成一条“鲸鱼”。

在松花江畔的太阳岛公园里,29岁的侯广青从鹤岗赶来参加第14届哈尔滨雪雕比赛,他和两个同伴已经在这里精雕细刻了3天,现在正在为他的作品进行最后的修补工作。他拿起一块“软雪”填充在雪雕的一个缺口上,并用自己制作的工具把表面打磨平滑,这件作品下午就要完工了。“作为一个东北人,能参加冰雪活动我感到非常的自豪。” 侯广青忙里偷闲跟我说。平时作平面设计的他说玩雪雕能给他带来最大的创造感,参加了10年雪雕比赛的他还经常被其他城市邀请去作雪雕和冰雕,候广青说冬天是他生意最多的时候,不过这生意也是从兴趣出发的,而在哈尔滨的冬天有些冰雪延伸出来的生意却是迫于生计的。

冰城的标志
傍晚时分,两个工人正把一块1米见方的冰块推过中央大街的方石路,两个衣着时髦的女孩正从他们的身边走过,这条街是哈尔滨最繁华的商业街,在这里随时可以看到穿着貂皮服装的男男女女,冰块和貂皮就是这个城市的标志。

每年冬天,在松花江上,都可以看到一种特殊的职业,那就是采冰。去年哈尔滨各个公园和公共场所用掉的冰大概有4万多立方米,这些冰大部分采自冰封的松花江上,在冬季零下20多度的严寒里,采冰队先在松花江江面上选出可塑性强、质地密实的坚冰,然后他们分工合作,先在冰面上把冰用电锯切成一块一块的,然后用钩子把冰钩上来,装上卡车运走。这些采冰队主要是来自市郊村子里的农民和渔民,冬季正是农闲和休渔的时候,他们便自发地组织起来采冰,赚点辛苦钱,他们集体工作采一块冰可以赚到2元钱左右,但这又是个危险和辛苦的职业,“采冰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滑到冰冷刺骨的江水里去,一般人干不了这个活!”采冰队队长这么说。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