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巨资救塔河
塔里木河综合治理工程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2年第01期 作者: 樊自立 胡文康


2001年11月17日,泥沙翻卷的水沿塔里木河干涸已久的河床流入龟裂的台特玛湖,形成6平方公里的湖面,结束了塔里木河下游300多公里河道自1972年以来的断流史。塔里木河作为中国第一大内陆河终于再次刺穿中国第一大沙漠,滋润了河道沿线200万公顷的农田和30万公顷的胡杨林。
穿越沙漠,会让人立即联想到干渴与酷热。然而,许多从塔克拉玛干北部横穿新疆的人,并未体会到饥渴难耐的切肤之痛。这是因为有它的存在——塔里木河,一条流进沙漠里的河
“大河东流入海”已经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思维定式,河水丰盈塔里木河,自先秦以来,一直误传着它是黄河之源的说法。历史上记载,塔里木河流域,形如“九叉鹿角”,由发源于塔里木盆地周边高山、向心聚流的开都河—孔雀河、迪那河、车尔臣河等9大水系144条河流组成。
由于干旱等原因,塔里木盆地南部的克里雅河、西部的喀什噶尔河与塔河逐渐脱离,和田河也处于半脱离状态。现在的塔里木河,被称之为“四源一干”,即由和田河、叶尔羌河、阿克苏河、孔雀河四源补给,其中的孔雀河系通过扬水站从博斯腾湖抽水经库塔干渠进入塔里木河。
从最远的支流——叶尔羌河上源的提孜那甫河起算,塔里木河全长2179公里,流域面积19.8万平方公里,它的影响范围涵盖了新疆南部102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以其现有的四源流计算,塔河年流量达到256亿立方米,超过了海河,为黄河的一半。
责任编辑 / 刘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