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让世界知道新疆


今天,一般已经不大知道普尔热瓦尔斯基其人了。也许在生物学界他更知名,世上惟一一种野马就以他的名字命名;除野马,新疆特有的野生动物野骆驼、新疆虎,也都因他始为人们所知。不仅如此,他与中国西部探险考察热的兴起有着密切关系
普尔热瓦尔斯基(1839-1888)。从1870年开始他一生中4次到中国西部的探险,初衷是为了抵达西藏的拉萨,然而始终未能实现这个愿望。但是,他却在新疆走完了前无古人的路程。他的兴趣主要在记录动植物和地理考察。除“罗布泊位置之争”,目前新疆的“三道山夹两个盆地”(阿尔泰山、天山、阿尔金山-昆仑山,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结构,最初就是由他标注在中亚地图上的。
探险生涯之中,普尔热瓦尔斯基很少关心当地的人文情况,这就是他与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的主要区别。
野骆驼并非由普尔热瓦尔斯基发现。中国西部自古就是野骆驼的栖息地,但初次陈列在博物馆里的野骆驼标本,则是他搜集到的。1876—1877年冬天,他离开罗布荒原前往阿尔金山,目标主要就是观察野骆驼,期望获得至少一具完好的标本。在给俄国皇家地理学会的报告中,他说:“很久以来一直使所有博物学家甚感兴趣的野骆驼和野马问题,即将得到解决。”的确,他是第一个捕获了活着的野马的人,他雇了一队当地最剽悍的骑手埋伏在红柳灌丛,一旦发现野马群中出现初生未久的马驹,就用接力方式骑马狂追,直到将刚刚能趔趔趄趄奔跑的马驹累垮。与野马相比,在野骆驼方面他的运气不好。40天里,他们在阿尔金山奔波了500俄里,仅见到一峰野骆驼,但没等他回过神来,它已经消失在地平线下。只这一瞥他便明白了,在西部荒原没有活捉野骆驼的可能。返回罗布泊岸边,他悬赏100卢布,征集一公一母两峰完好的野骆驼皮。这是市价的4倍。1877年3月10日,两个罗布猎人从阿尔金山的阿奇克谷地猎取了两峰野骆驼,其中那峰母骆驼正怀着孕,如果不是被打死了,将在一两天后分娩。这样普尔热瓦尔斯基幸运地得到了3个标本,其中包括那峰未产的幼驼。一般都知道,是普尔热瓦尔斯基1876—1877年的考察,挑起了关于罗布泊位置的论争,而普尔热瓦尔斯基与斯文·赫定是正、反双方的代表。关于野骆驼是不是新的物种的论争也是因他而起。获得标本之后,他坚持认为,就像野马与马一样,野骆驼与骆驼从来不是同种动物。除了普尔热瓦尔斯基,其他的探险家—斯文·赫定、亨廷顿等—都认为,所谓的野骆驼,实际就是逃逸到野外的家畜骆驼。因此野骆驼极为惧怕(或说厌恶)人类。但这次斯文·赫定们错了。2000年的一大新闻就是,联合国的一个组织对一具野骆驼遗骸作的DNA检测证明,它与家畜骆驼确实是两种不同的动物。而这具遗骸与普尔热瓦尔斯基的3个标本,都得自同一区域。
1879年第3次中亚考察,普尔热瓦尔斯基穿越了哈密与敦煌之间的戈壁。
责任编辑 / 单之蔷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