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河工的智慧在流淌

雨季刚过,水量充足,山东济宁段的运河生机勃勃。
我对运河工程的浓厚兴趣,来自于一份世界主要运河的统计资料:基尔运河全长98公里,巴拿马运河全长81公里,苏伊士运河全长161公里,莱茵河-多瑙河运河全长171公里,美国的伊利运河全长581公里,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法国南运河也不过380公里。京杭运河的开凿、贯通年代比上述任一条运河都要早,而且她的长度超过了上述几条运河的总长。
“我觉得世界上别的运河遇到的困难都没有咱们所遇到的那么多、那么棘手”,中国防洪减灾研究所副所长谭徐明告诉我,她曾在《中国水利史》中,撰写了与京杭运河相关的全部内容,“如此浩繁的工程,用一篇文章来表达非常困难。”
谭的忠告于我非常有益。采访她之后,我下定决心只写几个河工的故事,权作代表。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河工”这个名词有两层含义:其一,指修筑堤坝、疏竣河道等治理江河的水利工程;其二,指治理江河的工人。我很喜欢这种解释,因为这使得“河工的智慧”也有了双重的含义。
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的地理分界线,这条分界线与运河在淮安相遇。从淮安向南至杭州,降雨量逐渐增多,从年700毫米直至1400毫米,所以明史专家黄仁宇曾说,“在长江三角洲,地下水位非常高,开凿运河并不是一项震撼世界的工程,非常平凡”。而且,江南一带运河的维护较易,迄今依然富有生命力。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