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畔的两个傣族村寨
泰国清莱的哈拜和中国西双版纳的曼乍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6年第05期 作者: 健榕 

标签: 景洪市   泰国   文化地理   观点地理   

在湄公河上,两个相距350公里、但分属不同国家的傣族村寨,如今它们都表现出对经济全球化的强烈渴望,他们希望能够在橡胶作物的带动下,过上有些城市化的生活,比如拥有汽车、让后代们到政府部门里工作。然而这两个本是同源文化的村落,在当今巨大的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却有着很不同的文化上的表现:一个仍能在强大的现代文化下保持着核心文化上的传统;另一个则在文化上发生着断裂,正在远离传统上的傣族核心文化走向现代的经济文化。
夕阳下,湄公河畔的哈拜村寨。这里的河水、土地与其上的树木、民居、农耕作物依旧是几十年前的样子。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刘世阳
但在沿湄公河上行350公里中国境内西双版纳的曼乍,随着橡胶国际价格的上涨,从前是原始森林的地方都已变成了橡胶林。每到割胶的季节,清晨,橡胶林间的山道上就会出现一条摩托车的长龙。在这里,家里富不富就看他们有多少棵橡胶树。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刘世阳

清晨6点半时,39岁的岩化已经醒来,这是他在傣族园里每天晨跑的时间。岩化所在的曼乍是西双版纳橄榄坝傣族园五个村寨中的一个。自从5年前,一家公司开始对在橄榄坝上的这五个村寨进行旅游开发之后,岩化的主要工作就是每天给那些进行泼水表演的演员们播放音乐。

地处热带的西双版纳一年中只分为干季和雨季。现在是干季,从早晨开始,澜沧江边的这片坝子上常常会弥漫着一层浓浓的雾气,气象学家称它为“辐射雾”。这种“辐射雾”会一直持续到中午,然而这样一天的开始却预示着午后这里将会是阳光明媚、气温陡升。

早饭后8时,岩化再一次在镜子前面梳理了一下头发,整了整身上的西装领带,然后戴上他的黑色礼帽步行6分钟去上班。他上午的工作是清洗泼水广场里的水池,傣族园管理公司给他的工资是一个月1000元。

与此同时,在顺湄公河下行到350公里处泰国境内的清莱哈拜村寨里,41岁的村民康美芝的一天就是另外一个样子。她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赶集,在同样典型的“辐射雾”里,她要骑摩托车到2公里外的另一村寨,买上一些日用品,然后第二天在本村的集市上卖掉它们。下午,她则在湄公河岸边的一家小餐馆里帮忙,挣些工钱,可能是100铢。康美芝的丈夫则像这里的很多村民一样,会在5时起床,去他家的地里修整种植的蔬菜和烟草,除回来吃饭外,要到下午5时才收工。与曼乍村的岩化一样,康美芝的丈夫也喜欢晚上坐在沙发上悠闲地收看电视里的当天新闻节目。

责任编辑 / 朱彤  图片编辑 / 吴敬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