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进滇路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2年第11期 作者: 唐晓峰 

标签: 昆明市   历史地理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这是西南联合大学校歌《满江红》的前几句。所谓“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是指1938年迫于形势,刚从北京迁至南方的临时大学,又要从原计划落脚的长沙再远徙昆明。

从长沙到昆明,辗转约3500里,有300来名师生基本上是跋山涉水徒步而行,“行年二十,步行三千”,就是当时同学们的口号。在这个长途跋涉的队伍中有教授闻一多、袁复礼、李继侗、曾昭抡,学生任继愈、王玉哲、唐敖庆、王乃等。这次大迁徙,被称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创举。

造就这一创举的队伍称作“湘黔滇旅行团”,从湘到滇,师生们遭遇了西南自然山川的险峻神秀,也领略了西南人文的异俗风情。许多学生写有日记,记下所见所感,其中土木系学生杨式德(后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的日记最为详细,从起始至终达,一日不少,竟成珍贵史料。“(1938年)2月19日,⋯⋯午后五时集会于圣经学校大草坪,张治中主席的代表陶履谦先生训话,告诉我们到乡间的重要,及为何应吃苦耐劳。”(杨式德日记)这就是出发前的情景。

由湖南入滇,需经沅江,北方同学少见清澈河水,好动者于是跳进河内,“游了200米的自由式”。乐思者则颇生疑惑,“我不知道水为什么这样绿,因为我自江中淘了一碗,看见是非常清洁的。”(杨式德日记)湘黔滇旅行团是一支高素质的长途“旅行团”,里面乃是一群知识多样、怀着拳拳科学好奇之心的青年,虽然前进的目标是昆明,“可是我们兴趣的指针并不是正向昆明的,在公路两旁,深深地隐藏着而期待我们的两条腿去开发的,才是我们的希望。”(钱能欣:《西南三千五百里》)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