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圆明园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2年第11期 作者: 柴火 张萍

圆明园四十景中的“濂溪乐处”

“重建圆明园等于制造一堆假古董”
圆明园被毁是中国人的一段伤心史,是中国人心中永久的痛。1860年侵略者一场大火留下的废墟,仿佛始终在问“怎么办?”
1982年5月,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将军向社会发出呼吁:“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在帝国主义破坏的废墟上,整修再现圆明园,使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做出贡献。”这一倡议当即得到人们纷纷响应。
而反对修复圆明园的声音也此起彼伏。有人说当年西太后动用海军经费修颐和园,结果断送了大清朝;也有人说修复圆明园至少要花100多亿,为国力所不及;还有人从欣赏残缺美的角度反对复建⋯⋯
20年前的圆明园面临三种发展的可能:一是听任园中生产队及农户挖山、平地、填湖、增建房屋,最终使现存的山形水系及房屋遗迹完全消灭,使圆明园变成无迹可寻的一片村落及农田;二是改建为学校、住宅、宾馆、军营、工厂等,将现存圆明园遗址彻底毁灭;三是将现存遗址逐步加以整修,最终恢复圆明园原来园林造景的基本面貌,使之成为北京西郊风景区一所大型的园林。
责任编辑 / 李雪梅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