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曲折的朱仙镇年画

张廷旭家里还保存着明清时朱仙镇木版年画鼎盛时期留下的古老画版。
从河南开封向南驱车只要半个小时就到了朱仙镇,这是个在地图上不大容易找到的小地方,人们对它的印象,大概只限于《岳飞传》中南宋名将岳飞大破金兵的朱仙镇大捷。不过,这一次我慕名而来,却是因为这里的木版年画。
说起中国四大年画产地,除了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和江苏苏州桃花坞,就数河南朱仙镇了。其中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最为悠久,是中国木版年画的发源地。

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就在一座关帝庙里,大门外的石狮是清朝乾隆年间建庙时雕刻的,院墙上的年画取材于“铜锤换玉带”的故事。
木版年画的发源地
朱仙镇的历史几乎与开封城一样古老,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在这个属于魏国的小镇上曾经住着一位深藏不露的屠夫——大力士朱亥。魏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时,专程请他出山帮助夺取虎符,以调动大军打退秦兵、解救赵国,从而保存了邻近的魏国。因为这次功劳,朱亥被尊称为“朱仙”,他的故里也就得名“朱仙镇”。
在一座清静雅致的小院里,我拜访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的第一任社长、今年71岁的姚敬堂老人。他从8岁起就开始学习木版年画,对朱仙镇木版年画倾注了毕生心血,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退休后,他把自己的积蓄都投入到木版年画的研究上,现在担任朱仙镇木版年画研究会会长。
责任编辑 / 王莉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