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神话的灵芝
标签: 生物地理


小时候就常听老人们讲述灵芝仙草,采食长生不老和返老还童的故事。尤其是《白蛇传》中,白娘子历经艰险,赴仙山盗灵芝救活许仙的神话故事,更加动人心弦。可灵芝仙草是什么样子的?长在哪里?真是那么神奇吗?这些小时候形成的问号,没想到却成了我一生考察探索的重要内容。

对灵芝的考察与发现,最具有兴奋感,幸运感
由于所学专业的原因,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中科院微生物所,使我有幸进入大型真菌的研究行列。30多年的野外科学考察研究生涯中,走遍了全国各省区,只要有灵芝分布的地区,我几乎都有采集和发现的回忆。由于偏爱灵芝的原因,每当我考察各类大型真菌时,从不放弃对灵芝标本的采集和对其生态习性的观察,还在野外以彩绘或拍照的方式记录其姿容。这其中,第一次见到灵芝和文革中献灵芝以及在香港考察灵芝的情景最令人难忘。
我第一次看到野生灵芝是在伏牛山区,那是1967年的夏天,非常幸运,进入山林的第一天就发现了一株灵芝。当时如获珍宝,仔细端详,只觉得越看越神奇,那种兴奋感和幸运感,让我陶醉,要不是同伴的提醒都忘了记录。这株灵芝小巧玲珑,菌盖半圆形,直径约8厘米,菌柄曲折呈“之”形,粗细不匀,长达10厘米,表面紫红色,古色古香,光彩夺目。整体为如意形,真是天然的艺术品。大自然造化出如此雅致美丽的形态,不能不叫人称奇。发现灵芝的消息在那偏僻的山乡传开后,招来了许多好奇的群众。没想到对那些只知道灵芝的传说而不知什么是灵芝的山里人来说,是早已见过只是不知道这就是灵芝。而今天灵芝作为农村扶贫致富项目之一, 不少地区已进行人工栽培了。
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些人为了表忠心而敬献灵芝。一天,北京有人将祖传“对口灵芝”敬献出来,并通过有关部门专车送到我所鉴定。那是一个形似葫芦状的菌体,长约30多厘米,粗约10多厘米,黑褐色,表面光滑,保存年久而完整,经鉴定属于另一类木生多孔菌。主人将它视为家传珍宝,民国时期曾有一军官愿出几百两银子取其一小块,都被拒绝了。据说“对口灵芝”是死者面对棺材盖的上部所生,很难发现,极为罕见,所以主人要求当日归还,不许在外存留。可见当时在人们的心目中灵芝是多么的珍贵。
责任编辑 / 李志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