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闹市地下大发巨型船棺葬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1年第05期 作者: 颜劲松 孙华





中国古代南方水运发达,有“北人骑马,南人乘船”之说,以船棺入葬,与北方丧葬文化中的“车马坑”有异曲同工之妙
位于成都市中心的商业街历来是商贸重地。日子滑到2000年7月29日,四川省委办公厅在商业街58号修建机关食堂地下室时,偶然发现了几具大型船棺。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获悉后,于8月1日迅速派人进驻,抢救性发掘工作随即展开。尽管准备时间仓促,考古队员还是严格按照田野考古发掘规程,先对工程范围进行全面钻探,之后布方发掘,实际发掘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细致发掘工作,一处罕见的大型战国船棺墓葬初现轮廓:这是一处距今2400年左右的古蜀开明王朝晚期(约当战国早、中期)的大型多棺合葬的土坑竖穴墓。墓向为东北—西南向,墓坑长约30米,宽约20米,面积达600平方米,局部范围在汉代曾受到扰乱和破坏。墓坑现存船棺、独木棺等葬具17具,其中大型的(10米以上)有4具,最大的1具长达18.8米,直径1.7米,堪称中国的“船棺王”。其余13具为小型,包括一些为殉人或专置随葬品的小型木棺。令人惊异的是,所有棺木均用贵重的千年桢楠整木凿成。葬具下垫有纵横交错的枕木。遗憾的是,墓坑现存17具葬具中除3具小型船棺未被盗掘外,多数均被盗,或在汉代遭到损坏,但还有7具船棺、独木棺葬具保存较完好,其中5具棺盖、棺身均完整保存。据专家们推测:整个墓坑若不遭到破坏,葬具总量应超过30具。由于各木棺周围满填密不透气的青膏泥,木棺及随葬的漆木器和竹席均保存较好。
商业街船棺墓地规模宏大,但这种宏大是通过一个群体来体现的。在以前发现的船棺墓中,虽然有个别数棺一穴的例子,但像这样大的墓穴和一穴中这样多的船棺(包括少量其他形的棺木),以前还从未发现过。
与中原地区常见的丧葬形式不同的是,这些棺木为什么用整木凿成船形呢?原来中国古代南方水运发达,有“北人骑马,南人乘船”之说。以船棺入葬,意为乘一叶小舟抵达彼岸世界,这与北方丧葬文化中的“车马坑”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船棺葬”也就成了南方丧葬文化尤其是巴蜀丧葬文化的独特风景。
责任编辑 / 李雪梅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