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境、省境及其它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1年第09期 作者: 单之蔷 

标签: 中国国家地理卷首语   

不知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站在国境上向另一国家眺望。我曾站在鸭绿江向朝鲜眺望,也曾站在黑龙江边遥望俄罗斯。这时我不由地感叹为什么一水之隔,对面就是金发碧眼,讲着俄语不同种族的人,我更感叹为什么一水之隔,一边就富有,一边就贫穷,一边的人就渴望进入另一边的土地……这不是自然的力量,这一切全因大地上一种神奇的人为的线——国境线。

国境线不是一条单纯的线,它是沿着这条线竖起的一个面、一道墙,这道墙不仅伸向很高很高的空中,更插入很深很深的地下,它围起“领空”,圈起“领地”。

国境线有助于民众形成关于“国家”的概念,它当然也是一个国家主权的界限。它之所以能造成界线两边贫富迥然不同的景象,就是因为这条线是不同的制度、政策实施影响的范围界限。

除了国境线,一个国家还有省境线、州境线、市境线、县境线。“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就是这种线在起作用,可见这些线也能培养“爱省”、“爱市”、“爱县”的意识。这种“意识”不好的一面是围绕省与省之间、市与市之间、县与县之间的划界,经常会引起纷争。我曾去过微山湖,这个湖位于山东与江苏的交界处,过去,好像有个规定:湖的水面部分属山东,湖岸部分地区属江苏,但是随着季节变化,湖面时大时小,这就引出很多麻烦,因为湖里的芦苇,湖底下的煤田,湖水大时,属山东,湖水小时,就成江苏的了。因此引发了无数次纠纷、争斗,甚至死伤了很多人。这样的事例有许多,这期杂志的重点文章《追寻中国大勘界》就披露了一些。省界尚且如此,况国界乎!全国大勘界已经完成了。从此中国的省、市、县第一次有了具有法律意义、十分精确的界限。我在想,为什么从秦始皇到今天,历代政府都没有做这件意义重大的事,一直拖到现在?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土地及其地上地下的资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稀缺过。我近日见到了贵州与云南划界后的一本地图册。遗憾的是这种图还不能公开发表。因为争议地区出让了土地的领导不愿意公布这样的勘界图,怕担上“卖省”之名。其实,我们应感谢他们,因为妥协让步是解决争议的基本原则。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