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公路一条惊心动魄的路

记得1978年我首次进藏时,怀着“柳丝千条绾不住,壮心飞向珠峰麓”的激越之情,从海拔不足100米的江南金陵,经海拔500米的四川盆地中的成都,西上高原的拉萨。这三点一线,长4000余公里,若以华里计,就是8000余里,当时我想,这就是我的第一个“八千里路云和月”吧。
这八千里路,前半段正常而过,后半段自成都进藏以何方式而行,有两种选择——空中或地面。我们一行三人,除我以外,一位是西藏农牧学院来接我们的老师,一位是北京林学院的老师。西藏农牧学院的老师为了我们的安全和少受颠簸之苦,建议乘飞机进藏至拉萨,再东行抵农牧学院。我虽然援藏殷切,壮心腾飞,但却想走川藏线,我想,川藏线沿途植被茂密,是进行专业观察的好机会,还有就是可以逐步适应高原气候。北林的老师与我有同感,于是2 : 1,决定走川藏线。
川藏线如同一部厚厚的“天书”,记载着植被类型的垂直变化
第一次走川藏线,我沉浸在新奇与享受之中,川藏线沿途的静、净、奇、险使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汽车由四川盆地的底部逐级向上,翻邛崃山脉、跨大渡河谷、过康定草原向着川西进发,我们越来越远离人口稠密的城镇和山村,渐渐地车行约4—8小时才能见到一处3—5间民房的道班,这些道班除维护道路外,还提供过往旅客极简单的食宿。汽车仿佛渐渐地向“天际”攀去。此时,车内静悄悄的,只有一位年轻母亲怀中的小婴儿,因缺氧发出轻轻的哼哼声。
我两眼一刻不离地盯着车窗外,脑子里浮现出书本上对这一带植被类型垂直变化的描述,并与沿线视野所及范围内的植被进行印证。
责任编辑 / 李志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Clarence Joyce-qzone
gaoze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