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百万庄园
明时楼院清时廊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第12期 作者: 向阳 

标签: 巩义市   文化地理   民居   古楼   古村   古镇   历史地理   

“康百万庄园”是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典范。在从明朝到清末长达400年的时间内,这座庄园从半山腰建到了山顶。如今这座庄园还完整地保存着包括主宅区在内的30多座庭院,近600座窑洞和各式房屋,另外还有数千件康家当年用过的物品和数不清的石雕、木雕与砖雕。
尽管岁月消磨了建筑群曾经的棱角和色泽,但是俯瞰庄园的时候,那些层层叠叠的翘角飞檐,还是透露着隐隐约约的浩瀚之气,震撼着陆续走进的人群。

比乔家大院大19倍的明清地主庄园

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中原活财神”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建设在河南省巩义市邙山半山腰的康百万庄园,是康家富裕了12代400余年的历史见证。根据《康氏家谱》及现存碑刻记载,在从明朝到清末长达400年的时间内,巩义大富康氏家族的“康百万庄园”从半山腰建到了山顶,成为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典范。

据康百万庄园文物管理所所长李春晓介绍,这座占地260亩的地主庄园,从规模上来说比乔家大院大19倍,也比晋中盆地的其他豪宅大出许多。新中国建国初期,政府对庄园实施了改造,使其延续了“明时楼院清时廊”的旧貌。

康百万庄园最典型的特色,是整个庄园依靠邙山山体而建,建筑灰墙翘檐,错落有致,而它前方数百米处则是依然奔涌流淌的洛河,得风望水,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情怀。从后人复制的庄园全貌图上看,庄园的所有建筑布局,似乎都是驮在一块巨型的龟背上,而龟头正好伸向河流,地理优势十分凸显。

矗立在邙山半山腰的康百万庄园,日复一日地眺望着前方的风物,任由岁月沧桑,兀自姿态巍峨。
在庄园栈房区前面的牌坊,是约100年前康家向清朝皇帝请旨修建的贞节牌坊,石墩、石柱、石匾各部位均精雕着《二十四孝图》、《渔樵耕读》、龙凤、珍禽异兽等图案。康百万庄园牌坊原来靠近伊洛河大堤,如今已经深陷在地下,只留上半部分在地上,这个牌坊上面清晰地记录着康氏家族的荣耀。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王立力

据说这种“金龟探水”的布局是得到了风水先生的指点。康家最早居住在康店北方一个叫寺沟的地方,风水先生建议康家在十几公里之外的叶家坡买地置产,因为那块土地前面有水,可以生财,背后有山,可以依靠,地理位置非常好。康家听从了风水先生的建议,买下了现在的这块土地。

责任编辑 / 王杰  图片编辑 / 马宏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