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
横断山中的历史活化石

横断山脉地区
当我抵达丹巴的时候,我才再次体会到李白诗歌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意境。隶属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有着横断山脉地理最典型的特征,群山多是南北走向。位于四川西部的大渡河、小金川、大金川、牦牛河以及革什扎河五条河流的汇合之处及崇山峻岭之间、高山绝壁之下,河流滚滚不绝。有一幅法国SPOT卫星拍摄的神秘的图片显示,五条河流以及它们之间的分水岭看起来就像一朵正在旋转的梅花。
丹巴是嘉绒藏族聚居的核心区,位于中国西南的横断山脉地区北部。横断山脉地区在北纬22°—32°05′,东经97°—103°之间,面积60余万平方公里。境内山川南北纵贯,东西骈列,自东而西有邛崃山、大渡河、大雪山、雅砻江、沙鲁里山、金沙江、芒康山、澜沧江、怒山、怒江和高黎贡山等。这是中国自然世界最丰富复杂美丽的地区,也是最危险的地区,大地的运动余波未尽,冰川和积雪令人生畏,山崩、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经常发生。


横断山脉地区在历史上是所谓的西南夷所在之地。《后汉书》中说“西南夷者,在蜀郡徼外。有夜郎国(今贵州西部和云南东北部),东接交址(今越南),西有滇国(今云南昆明一带),北有邛都国(今四川西昌一带),各立君长。其人皆椎结左衽,邑聚而居,能耕田。其外又有巂、昆明诸落,西极同师(今思茅一带),东北至叶榆(今大理地区),地方数千里。无君长,辫发,随畜迁徙无常。自巂东北有都筰国(今大渡河中下游四川泸定、汉源一带),东北有冉駹国(今四川西北部嘉绒藏族地区),或土着,或随畜迁徙。自冉駹东北有白马国(今四川西北、甘肃南部的平武、迭布一带),氐种是也。此三国亦有君长。”夷,是古代对中原以外的异族的一种称谓,也有封闭的意思。汉代西南夷的地域很广大,主要包括今贵州、云南的大部分地区和四川的西部、西北部地区。这里部落众多,族属复杂,有的从事农耕,有的以游牧为生,语言和风俗不同。其中主要有夜郎、滇、邛都、巂、昆明、徙、筰都、冉駹、白马等大的部族(即所谓的“国”)。这些部落各有自己的首领(君长)。西南夷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司马迁所撰的《史记》,源于历史上着名的“汉武开西南夷”事件。《史记》中“西南夷列传”记载了汉武帝为了打通“蜀身毒道”(从巴蜀经滇至印度之路,即今天所说的“南方丝绸之路”)和南越道(从巴蜀经夜郎至越南之路)而派兵招抚了这些部国,建立了7个郡的史载,让我们今天能知晓西南夷的大致面貌。
“横断山”这一名称缘于清末江西贡生黄懋材,当时他受四川总督锡良的派遣从四川经云南到印度考察“黑水”源流,因看到澜沧江、怒江间的山脉并行迤南,横阻断路,而给这一带山脉取了个形象的“横断山”名称。其实,“横断”不仅是这个地区的地理特征,也是其文化特征。横断山脉一方面通过高山峻岭把这个地区的“君长以什数”,部落林立的土着文化在多元共存的基础上阻隔横断起来,同时又通过四通八达的河流和山谷使此地的各种文化和生活方式缓慢或迅速融合交流着。其精神生活多元共存,并总是有力量将强势文化创造性地本土化,其文化传承的方式往往是非文字的、口口相传的,通过宗教活动、舞蹈、音乐、绘画、服饰和日常器皿来表现。从血缘上讲,这个地区是古代中国血缘最混杂也最纯粹的地区之一。这里是流放、逃亡、迁移、储存的终结之地,也是原住民最密集的地区。在这个地区,与其从语焉不详的文献记载中寻找历史的蛛丝马迹,倒不如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历史,历史暗藏在当下生活细节与闪烁其辞的传说中而不是“史记”中,这是横断山脉地区西南夷文化的重要特征。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