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从大漠古道上幻化而来(4)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6年第11期 作者: 蔡铁鹰 

标签: 吐鲁番市   文化地理   

斗法高昌国

当年玄奘走出大漠后,在伊吾(今新疆哈密)稍事休整时,一位奉命专程前来迎接他的使者早已到达。这让玄奘很为诧异。原来,在伊吾的西面(今新疆吐鲁番)有个高昌国,国王麹文泰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早已从来往的客商那里知道玄奘的大名,所以专派使者赶来迎接。他们到达高昌都城的时候,全城灯火通明,国王与全体大臣均在宫外迎接。

高昌,东汉以来的西域重镇,北朝时称国,并吞并了毗邻之国车师,维系了两百年,于公元640年(也就是玄奘路过后十余年)被唐所灭。古城遗迹位于今新疆吐鲁番以东约二十公里,依稀可见唐代建筑风范,内、外、宫三城的布局略似当年长安。

高昌国王对玄奘执弟子礼,做了虔诚弟子所能做到的一切,但他希望玄奘能留下来,接受供养,这却是玄奘所不能接受的。于是,国王的挚爱伴随着尊严,玄奘的信念伴随着执着,双方发生了冲突,国王大声嚷道:“没有我的旨意,看你有何办法离开高昌。”玄奘则坚毅地说:“陛下留下的只能是玄奘的尸骨,却绝不能留下玄奘的灵魂。”并宣布就此绝食。此后的4天里,玄奘滴水未进,只是静坐打禅,身体几近虚脱。高昌王想尽一切办法都无济于事,最后只得充满愧疚地向玄奘保证不再阻拦西行。

高昌国王为玄奘准备了丰足的物资和随行护送人员,还特意给自己的亲戚,当时占据中亚一带的西突厥可汗写了信,请他沿途给玄奘提供方便。因为大雪封山,玄奘一行在今库车境内的古龟兹国逗留了两个多月,然后经过今拜城、阿克苏到达天山山脉,翻越了位于今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交界的乌什别迭山口。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碎叶城找到突厥可汗,并在他的帮助下,平安经过中亚的大小国家到达印度。

得到高昌国王的帮助,玄奘的这一段行程中不再有人为的干扰。但在龟兹逗留期间,还是发生了一件事,龟兹是一个信仰佛教的国家,国内有个万众敬仰的高僧叫木叉毱多,曾在印度游学20多年,造诣高深,信奉的是小乘佛教。佛教有大乘、小乘之分,小乘佛教崇尚通过自我苦修的方式达到涅盘境界,以摧残自己为主要修行方式的苦行僧一般都是小乘佛教中人;大乘佛教则认为自己的教派犹如大车大船,应当普渡众生,同达西方极乐世界。中国早期的佛教大多是小乘佛教,唐代以后则流行大乘佛教。正如《西游记》中所言,玄奘本来修习的是小乘佛教,因为仰慕大乘佛教才发愿往西天取经。因此他和木叉毱多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教义论辩。玄奘向木叉毱多请教时提到大乘经典,木叉毱多很不高兴地说:“你怎么问起这等邪书,真正的我佛弟子是不学这些的。”而玄奘对木叉毱多崇敬的心情也自此烟消云散。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记载来看,论辩的最后是玄奘获胜,木叉毱多对玄奘非常钦服,但两人的关系却渐渐疏远,甚至到了木叉毱多不愿再见玄奘的程度。

责任编辑 / 易水  图片编辑 / 何亮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